乙肝病毒的免疫能力极强,难以被消灭。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染、母婴传染和性生活传染等方式传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学指标“小三阳”是指HBsAg、HBeAb和抗HBC三项阳性,区别于“大三阳”的e抗原阳性、e抗体阴性。
治小三阳
你好!饮食注意 慢性肝炎的特点就是反复出现肝脏炎症的加重和缓解,因此要根据肝脏功能的状况来调整饮食方案。慢性肝炎的缓解期肝功能检查接近正常,没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此时强调均衡饮食。 1、提供适当的热量 2、足量的蛋白质供给可以维持氮平衡,改善肝脏功能,有利于肝细胞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你好!IFN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①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可在睡前注射IFNα,或在IFN的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 ②一过性外周血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75×109/L和(或)血小板﹤50×109/L,应降低IFNα剂量;1~2周后复查,如恢复,则逐渐增加至原量。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和(或)血小板﹤30×109/L,则应停药。对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者,可试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Ⅲ)。 你好!临床表现 1、慢性HBV携带者多无症状,常处于免疫耐受期,除了为“大三阳”及病毒检测阳性,其它生长指标甚至病理指标均为正常,此期虽然不需要药物治疗,但需要定期检测和观察,及时发现疾病进展,对于携带者的研究也表明,有少部分携带者虽然肝功正常,但疾病仍然呈现进展过程,经过若干年之后,亦能进展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疾病进展,及时进行干预。 你好!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的发病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感染乙肝肝炎的病毒后必然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血清免疫学标志物,目前认为乙肝的发病机制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密切相关,尤其是体内的细胞免疫应答,而机体的年龄特点决定机体的免疫系统成熟程度,婴幼儿免疫系统处于一个发展过程,此时清除病毒能力差, 你好!疾病介绍 在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小三阳”的规范医学名称有两个: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前者病毒阴性(即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后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但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同为“小三阳”,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两种情况,这要从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复制、变异及其在体内的自然史说起,以下就从各方面加以说明。
中性粒细胞减少严重吗?
中性粒细胞数量正常范围是2000-7000/ml,低于2000/ml就是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严重性,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有关。如果中性粒细胞数量轻度减少,大于15000/ml,人体的免疫力没有明显下降,问题不严重。如果中性粒细胞数量低于500/ml,在临床上叫做粒细胞缺乏症,问题就非常严重了。病人会出现严重的感染,表现为高热,寒战等,严重者会发生败血症,需要住院治疗,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什么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低于1500/mL,如果低于500/mL,就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的原因有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数量可以减少,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时,中性粒细胞数量也会减少。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继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也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物理化学因素的损伤、X射线、放射性核素等也会出现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血液病,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某些致病因素(如化学药物、电离辐射、严重感染等)引起的骨髓损伤,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功能亢进等也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该病的治疗主要是先查清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具体病因,针对其病因治疗原发病,防止继发感染,适当输新鲜血,治疗方法有病因治疗、药物治疗、特殊治疗。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会出现严重的感染、蜂窝组织炎、乳突炎、中耳炎、咽炎、肺炎、甚至可见脑膜炎和败血症等症状,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多数病例骨髓粒细胞克隆形成细胞数量和克隆刺激因子水平正常或增高。形成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为不同的因素所致,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在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抗中性粒细胞抗体阳性和阴性病儿的临床上的表现并无区别,该抗体测定方法尚未标准化,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很难估计。
肝炎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什么区别
你好,肝炎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一样的,绝大多数都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这个主要是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之后,目前病毒处于一种低复制状态,或者是处于一种静止状态,肝功能正常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建议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患者要按时做复查,关注肝功能的变化和病毒载量的变化,同时多吃一些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的食物 肝炎病毒携带者中的肝炎病毒,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以及戊型肝炎。其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由消化道传播,很少有慢性病毒携带状态;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可发展为慢性肝炎,存在病毒携带状态;而丁型肝炎病毒为一有缺陷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必需依赖乙肝病毒等嗜肝DNA病毒为其提供外壳,才能进行复制。丁型肝炎病毒存在于HBsAg阳性的感染者的肝细胞核内和血清中。主要在肝细胞内复制。 你说的肝炎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区别是,前者包含后者。 肝炎病毒携带者包括多种,如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只是携带乙型肝炎病毒。 你好,没有太大区别,乙肝只是肝炎的一种,肝炎的类型非常多。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等。携带者代表目前并没有出现明显症状,但是已经感染,乙肝携带者只是肝炎携带者中的一种。
急慢性乙肝的区别
您好,欢迎来到资讯平台咨询,根据您的描述,如果你检查出来,感染了乙肝病毒,你也不用过于,着急,既然已经感染了就应该试图去接受他,然后去做相关具体的检查,化验在肝功能没有,损伤的情况下,病毒DNA,不高的情况下,是,不用治疗的,您只是病毒携带者。建议如果,情况比较好的情况下早做抗病毒治疗,或者是用干扰素来进行治疗的话,对身体是比较好的。 乙肝如何辨别急性还是慢性: ( 1 )病史 急性乙型肝炎病人往往可以追溯到发病前 1 - 6 月与确诊为乙肝病毒现症感染病人有密切接触(如同吃,同住等生活接触与性接触)而未采取预防措施,或接受过输血,输血制品,非一次针具注射,针刺或牙科治疗等历史;而慢性肝炎急性发病者 30 %- 50 %既往可以在体硷或生病住院时检查出 HBsAg 阳性的历史或有肝炎史. ( 2 )临床症状 可以十分相似,但体检可有些线索可寻.如急性乙型肝炎者肝肿大时质软有弹性,且较均匀肿大(常在剑突下及肋缘下可扪及),而慢性肝炎急性发病者如肝肿大时肝质地比较坚韧,扪诊时以左叶肿大为著(剑突下可扪及).如两者均出现脾肿大,也可能像肝的质地那样有柔软与坚韧之分.这当然要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才能体会出来.另外,有的慢性肝炎急性发病病人可以出现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甚至腹水,关节炎,肾炎,脉管炎,皮疹,干燥综合征等,有利于鉴别. ( 3 )检测结果的鉴别 急性乙型肝炎者 HBsAg 常在感染后 6 - 12 周出现,其滴度由低到高,再由高至低,并在恢复期出现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乙肝核心抗体 M 型免疫球蛋白(抗 HBc IgM )阳性并高滴度,而乙肝核心抗体 G 型免疫球蛋白(抗 HBc IgG )阴性或低滴度;而慢性肝炎急性发病没有上述规律,不少表现为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 e 抗原阳性,不出现表面抗体而抗 HBc IgG 表现为高滴度.其他如出现血浆蛋白降低,白/球蛋白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增加,或抗核抗体,抗肝细胞膜脂蛋白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等,则支持慢性肝炎的急性发病. 乙肝现在还没有什么特效药,要想根治达到彻底转阴是很困难的.报纸杂志上满天飞的广告,宣称什么乙肝大小三阳一个疗程转阴,那全是骗人的鬼话.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根本不可能达到!也许再过几年人类能够攻克乙肝,战胜乙肝,但至少目前,还没有什么能够根治慢性乙肝的特效药. 首先,感染了乙肝病毒到目前为止是没有彻底治疗的办法的.但是若在未感染之前注射乙肝疫苗则会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在感染之后注射则没有任何作用.有的人能够在感染乙肝病毒后自愈,有点人呈现反复发作,有的人病情则呈进行性发展,这与自身免疫力有密切关系.乙肝病毒对肝脏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但是肝脏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所以再免疫力好的患者身上会出现自愈的现象.对乙肝病毒急性或者慢性的辨别无法从临床症状上给与区别,但可以通过乙肝病毒两对半的检查发现.以下是我给出的判断急性和慢性乙肝病毒的指标,望您参考.1.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中的IgM阳性,其余全部为阴性,这种情况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2.HBsAg阳性,HBeAg阳性阴性皆可,抗HBc中的IgM和IgG均为阳性,其余全部阴性,这种情况为急性乙型肝炎后期.3.HBsAg阳性,HBeAg阳性,HBc中的IgG阳性,其余全部为阴性,这种情况为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4.HBsAg阳性,HBc中的IgG阳性,抗HBe阳性,其余全部为阴性,这种情况为慢性乙型肝炎.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乙肝,都必须注意肝功能的保护.特别在饮食上主要少饮酒,少吃高脂肪的食品,平常还要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另外要随时去医院复查,随时关注自己的病情变化,若在一段时间后HBsAg为阴性,则代表乙型肝炎已经恢复,此时再注射乙肝疫苗获得抵抗力.
中性粒细胞减少有病吗?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小于1500/毫升。如果低于500/毫升,则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由感染引起,尤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和副伤寒杆菌感染,当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和巨细胞病毒时,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可以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也可以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属于什么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低于1500/mL,如果低于500/mL,就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的原因有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数量可以减少,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时,中性粒细胞数量也会减少。
治疗小三阳?成都小三阳?乙肝小三阳能治
慢性肝炎的特点就是反复出现肝脏炎症的加重和缓解,因此要根据肝脏功能的状况来调整饮食方案。慢性肝炎的缓解期肝功能检查接近正常,没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此时强调均衡饮食。 1、提供适当的热量 2、足量的蛋白质供给可以维持氮平衡,改善肝脏功能,有利于肝细胞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小三阳的病因
你好,小三阳是乙肝病毒携带的一种类型,是指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由于病毒复制可以破坏肝细胞,引起肝脏功能改变,需要结合肝功状况,病毒数量多少,确定治疗方案这种情况,需要化验肝功,病毒DNA定量检查,如果肝功正常,病毒数量不多,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定期复查就可以,反之,需要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 乙肝小三阳的致发病原因是乙肝病毒,便是乙肝发病的原因是因为被传染乙肝病毒而引起的,乙肝病毒免疫能力极强,乙肝病毒免疫能力极强,乙肝目前还不能根治,因为目前还没有药物能杀灭乙肝病毒,如果肝功能正常,一般不须治疗. 但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由于各种抗病毒药物很难有所作为不宜一味追求阳转阴 2应做到调养劳逸和随访的三结合 3提高个人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力求消除乙肝病毒和保持不再发病。 避免损害肝脏的物质摄入:乙醇能造成肝细胞的损害,慢性肝炎病人肝脏对乙醇的解毒能力下降。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加重肝细胞损害,导致肝病加重,因此肝炎病人应戒酒。 中药及中药制剂治疗:保肝治疗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有一定效果。 ①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可在睡前注射IFNα,或在IFN的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 ②一过性外周血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75×109/L和(或)血小板﹤50×109/L,应降低IFNα剂量;1~2周后复查,如恢复,则逐渐增加至原量。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和(或)血小板﹤30×109/L,则应停药。对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者,可试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Ⅲ)。 ③精神异常:可表现为抑郁、妄想、重度焦虑等精神疾病症状。对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停用IFNα,必要时会同神经精神科医师进一步诊治。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患者可出现自身抗体,仅少部分患者出现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糖尿病、血小板减少、银屑病、白斑、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等,应请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共同诊治,严重者应停药。 ⑤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肾脏损害(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病等)、视网膜病变、听力下降和间质性肺炎等,应停止IFN治疗。 您好,现在治疗乙肝是没有什么特效药的。对于乙肝患者来说,选择专业、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法是肝病康复的关键,同时选择正规的肝病医院,更是保障治疗效果和个人安全的前提。传统的乙肝治疗方法只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并不能有效的清除肝细胞核心内部的病毒,这也是造成乙肝久治不愈的根源。而临床上的最新治疗方法已经诞生,并且完成了三期临床验证,效果非常不错,患者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平时还应该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 乙肝小三阳的致发病原因是乙肝病毒,便是乙肝发病的原因是因为被传染乙肝病毒而引起的,乙肝病毒免疫能力极强,在60℃的前提下都很难将其消灭,在100℃的高温下能生存7~8分钟左右。在各种各样类型的肝炎中,乙肝病毒潜隐期最长,在4~22周之间。主要是血液传染和母婴传染、性生活传染 你好,所谓“小三阳”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学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其中与“大三阳”的区别在于大三阳是e抗原阳性、e抗体阴性,而“小三阳”是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