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携带者

丙型肝炎核心

丙型肝炎携带者

丙型病毒性肝炎.休息 在病情活动期应适当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应注意动静结合;至静止期可从事轻工作;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达3个月以上者可恢复正常工作但应避免过劳且须定期复查副作用有发热、低血压、恶心、腹泻、肌痛乏力等可在治疗 初期出现亦可发生暂时性脱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但停药后可迅速恢复 能阻止病毒在宿主肝细胞内复制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治疗剂量每日不应低于100万U皮下或肌注每日1次亦有隔日注射1次者疗程3~6个月可使约 1/3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HbeAg阳性转为抗-Hbe阳性HBV DNA聚合酶活力下降HCV RNA转阴但停药后部分病例以上血清指标又逆转早期大剂量长疗程干扰素治疗可提高疗效

干扰素的副作用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该药有时间依赖性,长时间保持有效浓度,抗癌效果较好(即连续治疗为佳)。 不良反应: 1.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即寒战、发热和不适。剂量超过44×104单位/m2时,注射2~6小时后即可出现发热。随着疗程延长,发热可逐渐减轻,一般7天后可停止发热。为避免发热,事先可使用醋氨酚。若仍发热,与IF-α含杂质有关,不宜再用。 2.骨髓抑制在用药中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和网状红细胞减少。减少剂量在8.5×104单位/m2以下,可减轻骨髓抑制发生。 3.局部反应部分患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红斑,并有压痛,24小时后即可消退。 4.其他脱发、皮疹、血沉加快、嗜睡、一过性肝损伤。偶见过敏性休克,用药前作过敏试验。 干扰素治疗期间主要副作用是类流感样症状,如发热,肌肉酸痛等;骨髓抑制,造成中性粒和白细胞减少;引发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甲减等;抑郁的精神症状. 对于发生率最高的发热等流感样症状(发生率约占80%),应给予非类固醇类解热镇痛药或其他对症处理措施.多数不良反应是可逆的,大部分患者停药后症状可缓解,但对于干扰素所致的严重精神症状,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常需专门治疗. 干扰素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痛,关节痛,全身不适,乏力等流感样反应,亦可见到有:注射部位疼痛,硬结,恶心,呕吐,手足麻木,毛发脱落,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少数病人可引起出血,继发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偶尔还可使原有肝病突然加重.

hsv阳性能治好吗

hpv18阳性多久能转为阴性,可根据用药情况和自身免疫性来确定。当hpv18阳性时,可以使用阴道塞药物。一般1到3个疗程,1个疗程,即3个月。

丙型肝炎吃什么药

在医治前应明确病患的肝脏疾病是不是由HCV细菌感染引发,只要诊断为血清HCVRNA阳性的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患才须要抗病毒医治。抗病毒治疗现阶段获得公认的最有用的计划是:长效干扰素PEG-IFNα结合使用利巴韦林,也是现在EASL已批准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规范计划(SOC),其次是一般IFNα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结合将气味芳香的药物,均优于单用IFNα。

病毒性肝炎潜伏期

你好有病毒性肝炎潜伏期的症状主要会表现为厌油腻,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头晕,四肢乏力等一些通常肝炎会表现出来的症状。目前一般家以上医院都设立有肝病门诊,或者是去肝胆专科医院接受治疗,都是没有问题的。建议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一定要按时去做好相关复查,关注肝功能的变化和病毒载量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 只要肝功能正常,就别太用药。干扰素是可以阻止乙肝病毒的大量复制,但是不能清除病毒,而且长期用药,会使病毒变异,产生病毒变异株,之后就更难治疗和清楚病毒了。还有服用阿德福韦酯片,也只能是暂时的抑制病毒复制,但是一旦用了就不能随便停药,停药后会有反弹的可能。肝病重在保养,少熬夜,早睡觉,多吃蔬菜水果,不饮酒,增强免疫力。 急性肝炎潜伏期为15-45天,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两种。急性黄疸型肝炎早期症状为发热、困倦、乏力、恶心、腹痛、食欲下降等。5-7天后,患者会出现感统、轻度脾大的症状。经治疗后,肝脾功能会慢慢恢复,症状会慢慢消除。慢性病毒性肝炎症状是什么?如果患者病程超过6个月则患慢性病毒性肝炎,常见症状有食欲下降、困倦乏力、肝区疼痛、腹胀、低热、困倦、乏力,常见体征为面色萎黄、巩膜黄染、肝大、脾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下肢水肿、肝性脑病、腹腔积液的临床症状。病毒性重型肝炎起病较急,病情发展速度快,肝脏小,黄疸深。潜伏10天后发病,患者会出现困倦、乏力、纳差、重度黄疸、肝臭、腹腔积液、胆固醇地、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症状及一些神经精神症状。  病毒性肝炎潜伏期:只要肝功能正常,就别太用药。干扰素是可以阻止乙肝病毒的大量复制,但是不能清除病毒,而且长期用药,会使病毒变异,产生病毒变异株,之后就更难治疗和清楚病毒了。还有服用阿德福韦酯片,也只能是暂时的抑制病毒复制,但是一旦用了就不能随便停药,停药后会有反弹的可能。肝病重在保养,少熬夜,早睡觉,多吃蔬菜水果,不饮酒,增强免疫力。有很多人自动清楚了体内的病毒。有些说转阴的,那都是运气,刚刚碰到身体条件好,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的。不过,肝功能异常一定要进行治疗。 病毒性肝炎潜伏期,肝炎病毒入侵人体后,直到临床最初症状出现以前,这一段时期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随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状态而长短不一。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为15-45日,平均30日;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为6周至6个月,一般为3个月左右;丙型肝炎在输血后潜伏期平均为7.8周(5-12周),最长可达30周,最短2周左右;丁型病毒性肝炎的确切潜伏期尚不清楚。有人用丁肝病毒阳性血液输给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后14天即出现转氨酶增高和类似乙肝的临床表现;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一般为40日(10-60日),较乙型和丙型肝炎为短,但较甲型肝炎稍长。

确定慢性丙型肝炎后如何治疗?

患有慢性丙型肝炎可以通过药物来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种比较罕见的传染病,主要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对于丙型肝炎的诊断,首先要注意定量病毒是否阳性。病毒定量阳性也是诊断的依据,基因分型有助于指导进一步治疗。对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传统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可以取得治疗。 白蛋白干扰素(Alb-IFN)是一类新的大分子物质修饰的干扰素,其半衰期较PEG-IFN 更长,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Alb-IFN治疗组的SVR率维持较高,且复发率降低。但是,Alb-IFN治疗组中因不良事件导致停药的事件,较PEG-IFN组增多。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NS5B)抑制剂valopicitabine,它是具口服生物活性的新型核苷类似物NM-107的前药,可直接抑制HCV病毒聚合酶,并可结合到生长着的双股病毒RNA上,从而中止RNA链的延长。在可耐受剂量下,本品可降低病毒负荷,甚至使其降到检不出的水平。在临床试验中,本品单独或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均显现出抗HCV-1感染活性,可降低HCV RNA病毒负荷。且体外和体内试验显示。本品与干扰素联用可产生协同抗病毒作用。   利巴韦林(RBV)前体药vimmidine主要在肝脏代谢。目前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贫血发生率较利巴韦林低,但SVR亦较利巴韦林率低。可望用于不能耐受利巴韦林者。建议您去医院进行进一步详细检查,听从医生地建议,平时多吃清淡多些多喝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海鲜也少吃,注意保持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情。 ?丙型肝炎治疗后会有小部分病人又发作,又发作的因素也有许多方面。即已确诊,就要尽快治疗。不治疗,就不能控制病毒、阻止病情进展;治愈率高低是对整体病人而言,对于个体来讲还有几率问题。不要过多拘紧在这个数字上,给心理造成不佳的暗示。干扰素有比较大的副作用,包括:粒细胞减少,流感样表现,脱发等等。

丙型肝炎

你好,丙肝单纯的依靠药物治疗是很难治愈的,而且长期服用药物会出现耐药性和副作用。目前治疗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最好的方法是低频脉冲疗法,低频脉冲疗法能够把抗病毒药物直接渗透进肝脏局部,在肝脏局部对病毒进行靶向锁定、清除,肃清肝内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促进受损肝细胞再生修复,是治疗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最佳选择,被誉为神奇的疗法。 常用有干扰素α-2b(干扰能),用法为:每次300万U,肌肉注射,每日1次,用2周;后改为每次3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用14周。一般疗程3月至6月。若增加干扰素剂量,延长治疗时间(12月或更长),可望提高疗效。

慢性乙肝

HBV基因组虽为双链环形DNA,但其复制过程有RNA逆转录病毒的特性,需要逆转录酶活性产生RNA/DNA中间体,再继续进行复制。其过程为:①在由病毒和/或细胞来源的DNA-p作用下,正链首先延伸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②以此为模板,通过宿主肝细胞酶的作用转录成复制中间体。③再以此为模板,通过逆转录酶的作用,形成第一代和第二代DNA。此双链DNA部分环化,即完成HBV-DNA的复制。   HBV突变株研究 由于HBV复制方式有其特殊性,即mRNA中间体进行逆转录过程中,由于缺乏校对酶(Proofreading Engymes)易发生HBV-DNA序列内变异。①S区基因突变导致HBsAg亚型改变及血清HBsAg阴性、HBV-DNA阳性乙型肝炎,使临床诊断困难。一些人接种乙型疫苗后产生抗-HBs,但仍可被HBV的S区基因突变株感染,而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②前C基因区突变与HBV感染后免疫及重型肝炎发病有关。一般认为乙型肝炎患者HBeAg转阴,抗-HBe转阳,表示HBV复制活跃程度减弱,临床症状好转。然而,一些患者当HBeAg转阴后,仍有病毒复制及病情进行性发展,其血清中除检出HBsAg和抗-HBe外,还可检出HBV-DNA、抗-HBcIgM,肝内HBcAg阳性,排除其他致肝损害的原因,提示病情变化与HBV有关。其特点为不易自然缓解,常发展为肝硬化,抗病毒治疗反应差。经研究表明,此类患者系感染了前C基因突变HBV突变株。③P区基因突变可致HBV复制减弱或停止。④X区基因突变可使HBxAg合成障碍。   近年发现一些HBV感染者抗-HBc始终测不出;有些恢复期患者也测不出抗-HBs,甚至有些患者HBV标志均阴性,但能检出HBV-DNA,在肝细胞内和肝细胞膜上存有HBcAg和HBsAg。将这类患者血清感染黑猩猩可引起典型的肝炎表现。曾有学者称之为HBV2。近年研究表明,这些患者的血清中HBV-DNA序列分析,发现S区、C区、X区有多个点突变,提示HBV2为HBV的突变株。   HBV基因突变株产生的原因,是病毒适应宿主细胞环境和抵抗其免疫反应一种选择,可以发生于HBV自然感染、HBV疫苗接种,特异性免疫治疗和干扰素治疗过程中,或者开始初次HBV感染即为一种HBV突变株感染。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如果没有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仅仅是表面抗原阳性,不论是“大三阳”或是“小三阳”.也不论HBV-DNA阳性或阴性,均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它占乙肝感染者中的大多数。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虽然没有症状,甚至肝功能也正常,但是肝脏存在慢性炎症,如果不治疗,最终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这些人其实不是真正的携带者。因此,如果没有肝组织学检查的证据,要进行长期的、动态的观察,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2、急性乙肝:病程在半年内称急性乙肝,一般起病较急,有轻重不等的症状,多数人表面抗原多在半年内消失,少数可变成慢性乙肝。   3、慢性乙肝:病程超过半年称慢性乙肝,可有轻重不同的症状,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如果没有乙肝病史,也没有近期的化验结果,首次发病有时很难判断是急性乙肝还是慢性乙肝。   4、重型乙肝:病情发展迅猛,症状很重,如不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   乙肝患者症状的轻重与病情的轻重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完全平行,这是由于每个人的感觉的敏感性相差很大。另一方面,症状除了与躯体因素有关外,还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把握,还是找有经验的医生看病,以免延误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慢性乙肝又可分为: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慢性乙肝又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类型。   (1)慢性乙肝轻度:症状较轻、较少,如轻度乏力、轻度腹胀、轻度肝区不适等,肝功能有损伤。但亦较轻,转氨酶一般在3倍正常值以下(正常值为40单位),胆红素在2倍正常值左右(正常值为17.1微摩尔/升),白蛋白大于或等于35克/升(正常值为35-55克/升)。   (2)慢性乙肝中度:症状和体征及肝功能改变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转氨酶超过正常值的3倍,胆红素超过正常值的2-5倍、白蛋白在32-35克/升之间。   (3)慢性乙肝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差、腹胀、便溏、尿黄、肝区疼痛、面色灰暗、肝掌、蜘蛛痣等,肝功能损伤较重,转氨酶超过正常值3-5倍,胆红素超过正常值5倍,白蛋白小于或等于32克/升。 病原学 编辑   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专一的嗜肝病毒,近年由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进展,在肝外器官细胞也能检出HBV-DNA。通过北京鸭乙肝肝病毒试验研究提供了在肝外细胞复制的证据。人HBV也可能在肝外细胞内复制,有待深入研究。HBV感染者血清经电镜检查有3种病毒颗粒:①Dane颗粒(HBV颗粒),外壳蛋白HBsAg,核心含有HBV-DNA及HBVDNAp(DNA-多聚酶)、HBcAg、HBeAg;②小球形颗粒;③管形颗粒。后二者为HBV复制过程中过剩的病毒外(HBsAg),不含核酸。HBV基因组(HBV-DNA)由双链不完全环形结构的DNA组成,含3200个核苷酸。由于其宿主范围较小,体外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尚未成功。近年随着分子克隆技术的应用及体外培养细胞系转染的成功,对HBV复制过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HBV-DNA分为负链(长链)及正链(短链)所组成。其负链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①S基因区,由S基因,前S2(pre-S2)基因、前S1(pre-S1)基因组成。分别编码HBsAg,pre-S、pre-S1及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②C基因区,由前C基因和C基因组成。分别编码HBeAg及HBcAg;③P基因区,编码HBV-DNAp,并具有逆转录酶活性;④X基因区,编码HBxAg,并具有激活HBcAg基因的作用。 慢性化因素 编辑   (1)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常易演变为慢性肝炎。乙型肝炎发病的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常能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也容易使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肝炎。   (2)既往有其它肝炎或肝病史者,或有并发病症者,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时不仅容易急转慢,而且预后较差。如原有酒精中毒性肝硬变或并发血吸虫病、华支星吸虫病、疟疾、结核病、溃疡病、糖尿病等。   (3)急性或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比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不能得到及时休息和治疗有一定关系。   (4)最初感染乙肝病毒时患者年龄。资料表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约90%~95%要成为慢性携带者;儿童期感染乙肝病毒后约20%;成人约10%发展为带毒状态。   (5)其它因素。如急性期的肝炎患者过度劳累、酗酒、性生活过度、吸毒、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营养不良、有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或滥用药品等均可由急性转为慢性。   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均可诊断为慢性乙肝。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地呈中度硬度,有轻压痛。病情较重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时有异常或持续异常。 慢性乙肝西医治疗 慢性肝炎一般病程较久,超过半年。在现有医学手段下,无法清除患者体内乙肝病毒。且这个疾病的服药时间漫长,因此首选强效、低耐药、安全性高的抗病毒药物,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向肝硬化、肝癌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生活上动静结合,有规律;饮食上适量进食优质高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不宜过多吃糖及高脂肪的食物,要戒酒病配合医生给与必要的治疗: (1)目前对抗病毒治疗的研究 应用现代医学生物技术,将有效抗病毒药物、生物活性多肽因子、毒素蛋白等,与一定的靶向载体交联,特异地将治疗药物运送到靶器官或靶细胞,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具有选择性较强、特异性较好、药物用量小、毒性低、能提高疗效等优点。目前国内正在研究的有脂质体干扰素,脂质体冬虫夏草治疗慢性乙肝;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导向Ara-amp的研究也见有报道。这种给药方法为抗病毒作用强,但副作用较大的抗病毒药物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途径。 上海通过改变抗原递呈途径,激活耐受动物的免疫应答,从而打破免疫耐受状态。提出免疫复合物型治疗疫苗途径,已初步显示其治疗效果。 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直接接种到肌肉内,使其在体内较长期地表达目的基因,从而诱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由于它比较稳定、几乎无抗原性、较易生产、便于应用;由于其抗原提呈方式与一般疫苗不同,有可能打破免疫耐受,故既可用于预防,又有可能用于治疗。例如Tiollaais(1997)给小鼠肌注能够编码HBV包膜蛋白的质粒DNA,在两周内所有免疫动物均产生了抗体,抗-HBs滴度大于100IU/L。同时可见细胞免疫反应增强。这种治疗方法尚处于研究阶段。 (2)抗病毒药物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HBV复制,从而缓解炎症活动性,对整合病毒无作用,对肝细胞核内HBV的超螺旋共价闭合环形DNA(cccDNA)亦无作用,故停药后CCCDNA又重新成为病毒复制转录的模板。  A)阿昔洛韦(ACV): 属于核苷类似物,对病毒DNA多聚酶具有抑制作用。剂量为每日15mg/kg,静脉滴注,30天为1疗程,根据情况可重复疗程。利巴韦林(Ribavirin):为单磷酸肌苷(IMP)脱氢酶抑制剂,抑制IMP,从而阻止病毒核酸合成。与α-IFN合用治疗丙型肝炎可增强疗效。也可单独用于IFN有抗药性病例。成人剂量10~15mg/(kg d),肌注或静脉滴注或0.8~1.2g/d,分次口服,疗程3~6个月。个别病人用药后发生轻度溶血性贫血,适当减量可恢复,个别有血中尿酸水平升高,无需停药。 B)干扰素(IFN): IFN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其抑制病毒复制具有广谱性、间接性、种属特异性及受性依赖性。α-IFN的常用剂量为3~5MU/次,每周3次,疗程4~6个月。也可采用3~5MU/d,1次/d,1个月后改为每周3次,疗程同上。可酌情应用1~2个疗程。较小剂量(如1Mu/次)达不到治疗效果,更大剂量(如>10MU/次),易出现不良反应,对治疗不能耐受的病例增加。适当延长疗程可以减少反跳。治疗后约有40%的病人可获得持久治疗反应,即HBV DNA(斑点杂交法)消失,HBeAg转阴,ALT降至正常或基本正常,大部分病人抗-HBe转阳,随访1年,仍保持稳定不变。经α-IFN治疗后HBsAg转阴病人约占10%左右,一般发生在治疗中或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持久治疗效应病人在治疗结束后一年,肝活检显示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获持久治疗效应的病人,约有20%~30 %可复发,复发者多数为治疗不够充分,如重复治疗,一般仍有良好反应。 C)单磷酸阿糖腺苷(Ara AMP): 能选择性抑制DNA多聚酶,从而抑制病毒DNA合成。用法:每日10mg/kg,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6天后减半量,疗程1个月。停药后易复发。其他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为胞嘧啶核苷类似物,抑制病毒反转录酶,动物实验显示对鸭、土拨鼠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成人用量为每日100mg,口服,经1~2个月治疗后多数病人HBV DNA可转阴,ALT也随之下降但停止治疗后易反跳。泛昔洛韦(Famciclovir)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经欧洲、澳大利亚多中心研究,认为抗HBV复制效果与3TC相似。 D)膦甲酸钠(PFA): 为焦磷酸类似物,当病毒RNA或DNA合成时,作用于反转录酶,抑制DNA多聚酶活性。成人应用60mg/(kg d),缓慢滴注,可用2~3周。可引起多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不足需减量用药。  E)苦味叶下珠:属大戟科油柑属中药,味苦、性凉,对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诱导的肝细胞毒性具有保护作用,其抗HBV效能,实验结果差异较大,此类药有600多种,产地不同、采集时间不同可能效果也不同。有报告广西产叶下珠加环丙沙星可增强抗病毒作用。 (3)免疫调节药物 A)胸腺素(Thymosin) 用法5~20mg/d;肌注或静滴,疗程2~3个月,人工合成28氨基酸多肽α-胸腺素(日达仙),用法为每次1.6mg,每周2次,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可使少数病人HBeAg、HBV DNA转阴但价格昂贵。国内亦已有大剂量胸腺素治疗重肝的报告(160mg,每日或隔日一次,静滴)。 B)白细胞介素-2(IL-2) 用法:重组IL-2 10万U/d,肌肉注射,28天为一疗程。大剂量应用可出现恶心、呕吐、一过性发热、水肿,严重的低血压,暂时性肾功不全,停药后可消失。 C)左旋咪唑(Levamisole) 用法;成人150mg/d,疗程4~8周。左旋咪唑涂布剂应用方便、副作用小,用法:5ml,每周2次涂布于皮肤,疗程3~6个月。 D)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IRNA) 用法:1~4mg,每周2次,疗程3~6个月。 E)肾上腺皮质激素 如治疗慢性乙肝,经随机、双盲、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观察,无明显效果,且可能有害。 F)从中药提取的免疫调节药物 猪苓多糖注射液,用量为每日40mg,肌肉注射,连续20天,休息10天,可重复3个疗程。同时配合乙肝基因疫苗5μg,每2周1次皮下注射,6次为1疗程。香菇多糖可与α-IFN合用以增强疗效,每日8mg,肌肉注射,8周为1疗程。其他如枸杞多糖、虫草菌丝、黄芪注射液等均有调节免疫功能之功效,可依据病情适当选用。 (4)护肝降酶药物 A)强力宁或强力新 用法:40~120ml溶于葡萄糖液中静点,1次/d,ALT正常后宜逐渐减量停药,以防止反跳。长期大量应用时个别病人呈现类固醇样副作用。 B)甘利欣 为甘草酸二胺,降酶作用优于强力宁,每天30ml(150mg)稀释后滴注;口服为每日450mg,分次服用。注意事项同强力宁。 C)肝炎灵 降ALT效果显著,每天4ml肌注。宜逐渐减量停药,防止反跳。无不良反应。 D)门冬氨酸钾镁 用法:10~20ml加入葡萄糖液中缓慢静点,1次/d。对于降低血清胆红素,改善肝功能有效,有助于肝性脑病病人的苏醒。 E)马洛替酯 用法:200mg,3次/d,12周为1疗程。少数人有恶心、皮疹、瘙痒等副作用。  F)中药提取物 五味子及联苯双酯滴丸:前者根据病情酌量服用,后者每天20~45mg,分次服用。停药后ALT易反跳,需缓慢减量停药;垂盆草:用量:干品30g或垂盆草甙24mg,3次/d,服用2周即可见ALT下降,肝功正常后宜减量缓慢停药。其他尚有益肝灵、云芝多糖、齐墩果酸、葫芦素、黄芩甙、华蟾素等等。可酌情选用。 (4)预后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肝脏炎症程度。有桥样坏死或多小叶坏死的慢性肝炎,约 80%在 5 年内可发展为肝硬化。静止的肝硬化,亦可长期代偿;有广泛炎症坏死者,病情可迅速恶化。 HBeAg (+)者由免疫耐受进展为免疫活动,肝脏炎症活动可由轻度发展为重度。抗-HBe(-)期多数病人经免疫清除而病变恢复,但也可重叠感染其他病毒或 HBV 发生变异,持续的病毒复制使炎症持续,持续的炎症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性肝癌。 慢性乙肝中医治疗 中医治乙肝,主要是从湿、郁、虚三个方面着手。 1、湿 中医认为,乙肝病毒属于一种“湿热疫毒”的邪气。临床研究也发现,湿热阻滞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中医临床证型。溪黄草、茵陈蒿等众所周知能治疗乙肝的中草药,就是针对湿热的。中医还认为,湿性黏腻,缠绵难去,因而容易造成病程延长,形成慢性病。所以说湿邪不去,肝炎是无法痊愈的。虽然如此,但不是每个肝炎病人都要用溪黄草、茵陈蒿祛湿的。 湿邪一般分为湿热和湿浊两种。 湿热 这类患者比较多,表现为口干、口苦,喜欢喝冷水,吃了煎炸的东西容易上火,小便比较黄,舌苔黄、厚、腻。这类患者在治疗方面一般选用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为主方,再酌情加减药物治疗。中成药方面,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溪黄草冲剂、双虎清肝颗粒、乙肝清热解毒颗粒等。食疗方面,可用溪黄草、卤陈蒿、板蓝根、田基黄、鸡骨草、布渣叶等清热利湿的中药煲汤,或煮水代茶喝。 这类患者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1.不能过早使用滋补药品。湿热的祛除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有些慢性肝炎的患者,连续用了3个月的药,舌苔才退干净。如果没把湿热祛除干净,就过早使用补品,不仅不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反而会使湿热的情况加重。2.要定期到医院复诊。清热祛湿的药物相对比较苦寒,有损伤脾胃的可能,因此患者服用——段时间后,应该找医生看舌查脉,了解湿热是否已经祛除干净。如果是,就不要再继续服用那些药物,以免损伤人体的正气。 湿浊 这类患者相对少。他们与湿热患者的区别是,舌苔虽然厚腻但不黄;也有口干口苦,但却不喜欢喝水。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是,他们有明显的身体困重感,每天都觉得很累,好像背着很重的东西。湿浊患者,胃口一般都比较差,严重者还有口中发黏的感觉,大便也是偏烂的。治疗方面,可选用胃苓汤、藿朴夏苓汤等。中成药方面,可用利湿散、健脾祛湿冲剂等。作为饮食调理,最值一提的就是土茯苓煲龟,它有祛湿清浊的作用。 湿浊患者千万不能用治疗湿热的药物,否则会损伤脾胃,使湿浊更难祛除。 2、郁 郁就是肝气郁结,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为风木之脏,其性刚暴,喜条达而恶抑郁。”所以,肝炎病毒侵犯肝脏,首先会抑制肝气的疏泄。 3、虚 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肝病会损伤脾胃功能,而脾胃功能不好,营养吸收不良,反过来自然就会影响肝脏。——补益脾胃。脾胃虚弱的患者常表现为没有胃口、精神疲倦。他们跟湿浊患者的临床表现有点相似,但脾虚患者的主要感觉是虚弱,没有困重。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这类患者的舌苔一般都不厚腻。治疗方面,四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是比较好的选择。中成药方面,香砂六君子丸、补中益气丸也是不错的。平时用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等药物煲汤或煮粥,也可以起到饮食调理的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有哪些

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首先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热量摄入不应过高,以防止脂肪肝,也不应吃太多的糖,以免引起糖尿病。在肝炎活跃期,应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应注意动静结合适当的活动。在病毒复制的静止期你可以从事轻体力劳动,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三个月以上,可以恢复正常工作。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并需定期复查肝功能、肝胆B超检查等。

防治慢性病毒性肝炎?

防治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的表面有一层很薄的膜,称肝包膜,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肝脏发炎肿大时,肝包膜紧张,痛觉神经受刺激,因而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肝区疼痛是乙肝患者症状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防治慢性病毒性肝炎?休息 在病情活动期应适当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应注意动静结合;至静止期可从事轻工作;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达3个月以上者,可恢复正常工作,但应避免过劳,且须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