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日常护理

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护理

根据提供的信息,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疼痛,它是由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引起的。这种疼痛可以自发,也可以因刺激某些特定的点(扳机点)而引起。 针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原则中提到,应该结合中医药调理和养治来进行治疗,同时建议口服神经营养剂。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辛辣食物、海鲜、烧烤等刺激性食物,以及戒烟酒,以保持心态平和。 针灸治疗是另一种可以用来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包括普通针刺疗法、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和利用蜜蜂针刺疗法。这些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帮助缓解疼痛。 总之,治疗三叉神经痛需要一个综合性的方法,结合中医药调理、养治,以及针灸治疗等多种手段来达到最佳效果。

三叉神经痛的日常护理

三叉神经痛西医治疗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原则:应在明确诊断后,首选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无效后方选用非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必须正规,当药物治疗无效或仅部分有效时,必须重新考虑诊断是否正确。如果诊断正确、用药方法得当或药物毒副作用大,则可改用其他药;如多种药物治疗仍无效,方考虑非药物治疗。 2.理疗:可用间动电(疏密波)疗法或旋磁疗法。也可用激光疗法,采用氮氖激光照射半月神经节。    3.神经阻滞疗法:当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不良反应时,而疼痛严重者可行神经阻滞疗法。最常用的注射药物为无水酒精。三叉神经半月节或周围支,因感觉神经受破坏而止痛。疗效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但易复发  4.射频电流经皮选择性热凝术:该术优点为可选择性破坏三叉神经的痛觉纤维,而基本上不损害触觉纤维。近期疗效尚可,但容易复发。一般做1~2次,间隔1~2天。 5、针灸治疗    1.普通针刺疗法 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 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3.利用蜜蜂针刺疗法:蜜蜂蜇针中含有的蜂针液,对神经系统有明显作用。结合针灸原理取穴治疗,往往会收到良好效果。  你好,心情由于过度的紧张、常常提心吊胆,导致心情烦躁,而开始发痛,会导致引起三叉神经痛的发生。所以调节自己的心情,不要常常因为一件小事而让自己无放安心。一般发生在中老人当中更多。疼痛的部位多见于面部、口腔。而疼痛的感觉就像针刺、撕裂一样的感觉。而饮食不当、过冷过热也会成为三叉神经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叉神经痛食疗方   1、 原 料: 黄芪15克、僵蚕6克、蜈蚣2条、血竭3克、瘦猪肉糜500克、芹菜500克、面粉 500-1000克   制 作: 将上药焙干研粉;芹菜洗净,在沸水中焯透,捞出切成碎末,用纱布袋装好,挤出菜汁待用;肉糜中加入中药粉,芹菜、盐、酒、味精、胡椒粉、拌匀后加鸡蛋清2个作馅。面粉用芹菜汁合好揉匀,揉至面团表面光滑为止,擀成圆薄皮子,加馅将皮子逐个包成饺子,煮熟后即可服食。   2、原料:西兰花、白菜花、胡萝卜、红辣椒   做法:(1)西兰花、白菜花切成小朵,胡萝卜去皮、切片,红辣椒去籽、切块,待用。   (2)将全部蔬菜放入温油中焯一下。   (3)锅内留少许底油,下入全部原料翻炒,用盐、鸡精调味,再用淀粉勾芡,即成。   (3)每次取猪脑一只(洗净),天麻10克切碎,粳米250克,清水适量,煮成稀粥,每日晨起空腹温服,天麻善祛头风,猪脑专补脑髓,二者合用,既可补益精髓,又可祛头风,实为祛头痛的良好家庭药膳。   上述食疗菜谱能够有效减轻三叉神经的疼痛症状,但是,在使用前还是要与医生进行商议。可行后还要以坚持为宜,其实对于任何疾病来说,“坚持”是必要的,方法再好,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很难与病魔抗衡的。

舌咽神经痛吃啥药

封闭疗法对三叉神经痛也有一定效果。可用普鲁卡因与维生素行疼痛神经支阻滞麻醉,或穴位封闭,每日次,天为一疗程。理疗时,可将维生素或维生素和普鲁卡因用离子导入疼痛部位或穴位,使疼痛减轻。组织疗法是把的缝合肠线埋入罹患分支的神经孔附近或膈俞穴处,也可将冷藏的组织浆注射于腹部皮下组织或肌内,每周次。注射疗法常用无水酒精注射于罹患部位的神经干或半月神经节,使局部神经纤维变性,以阻断神经传导。半月神经节射频控温热凝术止痛效果好,复发率较低,可重复使用,采用能精确控温的热源射频发生器及其配套的温控电极和号绝缘针,将针刺入卵圆孔达半月神经节,利用射频电流在组织内产生热,根据不同神经纤维耐受的温度不同,有选择的破坏传导痛觉的纤维,而对热抵抗力较大的触觉纤维不受影响,但操作必须精确,严格消毒。当其他所有治疗均无效时,可采用手术治疗。如X线片示有病理骨腔,可予以清除;怀疑埋伏智齿为病灶牙时,应予以拔除。必要时行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常撕脱下牙槽神经和眶下神经;还可行颅内手术,以切除部分三叉神经根及行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针对病因治疗(如肿瘤切除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不是很明确,其治疗方法有很多。药物治疗、针刺疗法、封闭疗法、理疗、组织疗法、半月神经节射频控温热凝术、手术疗法均可应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但应首选对机体损害较小的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治疗。卡马西平(又称痛痉宁或酰胺咪嗪),口服,每日次,若不能止痛,则每日增加,直至疼痛被控制为止,其每天最大用量不可超过。也可用苯妥英钠,口服,每日次,其每天最大用量为。此外,可肌注维生素,周为一疗程。也可口服中成药七叶莲片,每日次。山莨菪碱),每日次等。针刺时应选择邻近神经干的穴位,要使患者有强烈的针感。眼神经痛常选下关、太阳、丝竹空、头维等配合谷穴;上颌神经痛可选下关、迎香、颊车、听会、四白配合谷穴;下颌神经痛选合谷、下关、大迎、地仓、颊车等穴位。

舌咽神经痛如何诊断

封闭疗法对三叉神经痛也有一定效果。可用普鲁卡因与维生行疼痛神经支阻滞麻醉,或穴位封闭,每日次,天为一疗程。理疗时,可将维生素或维生素和普鲁卡因用离子导入疼痛部位或穴位,使疼痛减轻。组织疗法是把的缝合肠线埋入罹患分支的神经孔附近或膈俞穴处,也可将冷藏的组织浆注射于腹部皮下组织或肌内,每周次。注射疗法常用无水酒精注射于罹患部位的神经干或半月神经节,使局部神经纤维变性,以阻断神经传导。半月神经节射频控温热凝术止痛效果好,复发率较低,可重复使用,采用能精确控温的热源射频发生器及其配套的温控电极和号绝缘针,将针刺入卵圆孔达半月神经节,利用射频电流在组织内产生热,根据不同神经纤维耐受的温度不同,有选择的破坏传导痛觉的纤维,而对热抵抗力较大的触觉纤维不受影响,但操作必须精确,严格消毒。 当其他所有治疗均无效时,可采用手术治疗。如X线片示有病理骨腔,可予以清除;怀疑埋伏智齿为病灶牙时,应予以拔除。必要时行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常撕脱下牙槽神经和眶下神经;还可行颅内手术,以切除部分三叉神经根及行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针对病因治疗(如肿瘤切除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不是很明确,其治疗方法有很多。药物治疗、针刺疗法、封闭疗法、理疗、组织疗法、半月神经节射频控温热凝术、手术疗法均可应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但应首选对机体损害较小的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治疗。卡马西平(又称痛痉宁或酰胺咪嗪),口服,每日次,若不能止痛,则每日增加,直至疼痛被控制为止,其每天最大用量不可超过。也可用苯妥英钠,口服,每日次,其每天最大用量为。此外,可肌注维生素,周为一疗程。也可口服中成药七叶莲片,每日次。(山莨菪碱),每日次等。针刺时应选择邻近神经干的穴位,要使患者有强烈的针感。眼神经痛常选下关、太阳、丝竹空、头维等配合谷穴;上颌神经痛可选下关、迎香、颊车、听会、四白配合谷穴;下颌神经痛选合谷、下关、大迎、地仓、颊车等穴位。

治疗三叉神经痛

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但是此法只能暂时止痛,不能根治。 西药治疗;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服药24h~48h后即有镇痛效果。西药卡马西平止痛迅速,但是这种西药平常是用来控制癫痫的镇静药,它通过控制脑电波的异常放电来解除三叉神经痛的闪电刀割的疼痛感,只是暂时能缓解2个小时左右的作用,有很大的毒副作用,眩晕、乏力、是牺牲肝肾、骨髓的正常功能为代价的。  

三叉神经痛的医生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各有所长,但是神经痛的发病原因和病情发展都是很复杂的,所以治疗方式要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来决定。如果为了怕西药的副作用,采用针对性不够的治疗,那么贻误的只能是您的病情。另外现在很多西药在降低患者痛苦的同时也把毒副作用降到最低,目前已经有针对神经痛的新一代药物——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通过调节过度兴奋的神经元,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常识 由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学和病理学至今还不清楚,所以,治疗的目的应是长期镇痛。镇痛的方法至今仍是多种多样。可大概分为无创和有创治疗方法。无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医中药针灸疗法、理疗等。适用于病程短、疼痛较轻的患者。也可作为有创治疗方法的补充治疗。有创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疗法、注射疗法和射频热凝疗法。 一、一般疗法 (一) 药物疗法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服药24~48h后即有镇痛效果。 2.苯妥英钠(sodium phenytoin) 别名大仑丁(dilantin),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醚或氯仿,在空气中易潮解。 (二)中药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经服用中药后可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使疼痛发作停止或减轻。有的临床医师采用内服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医对于本病主张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类型,给与针对性的治疗。 对于风邪外袭型,主张治宜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可采用加味吴茱萸汤(党参、川芎各25g,吴茱萸、白芷、天麻各18g,干姜、薄荷、防风各12g,丹参、香附各20g,赤芍15g,钩藤30g,细辛3g),或可采用白附子10g,僵蚕10g,天麻10g,防风10g,白芷10g,细辛10g,胆南星10g,地龙10g,川芎10g,全蝎3g。 对于肝火上炎型,采用滋阴潜阳,降火熄风。可采用全蝎5g,蜈蚣2条,僵蚕、地龙、川芎、牛膝、生地、白芍、白术各15g,制川乌10g,白芷、天麻、制半夏各10g,细辛4g,钩藤20g,石决明30g(先煎)。也可采用白僵蚕、蔓荆子、炒没药、龙胆草、白蒺藜各9g,白芷12g,白芍、生地黄各15g,石决明(先煎)30g,全蝎6g,甘草3g。 (三)针灸治疗 1.普通针刺疗法 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 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三叉神经痛患者8招搞定! 1、“养病如养虎”:要尽早使用中药滴耳疗法,真定堂子牙疼痛一滴灵,药液滴到耳朵眼儿里治疗,止疼快,治愈率高,安全无副作用,而且像滴眼药水一样使用简单。 2、尽量避免触动“扳机点”:用温水洗脸和刷牙、避免冷水刺激。注意气候变化,避免风吹、和寒冷气候对颜面部的刺激,出门戴口罩 4、“三分治疗七分养”:戒烟、酒,少吃辛辣、海鲜类食物,吃质软、易嚼食物,避免硬物刺激,避免化学刺激诱发疼痛。 5、“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做好心理调节,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急燥、焦虑等情绪诱发疼痛。 6、保持情绪稳定、乐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的疼痛心理暗示。 7、自我按摩要坚持:每天按摩左右手的第2掌骨、左右脚部的太冲、太溪穴各5-10分钟。 8、口服VB1/VB12保养神经。维生素B1可有效地保护神经,维生素B12是唯一含必须矿物质的维生素,是体内多种代谢过程中所必需的辅酶,参与蛋白质、脂肪、糖的代谢。对于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功能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 您好,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学和病理学至今还不清楚,所以,治疗的目的应是长期镇痛。镇痛的方法至今仍是多种多样。可大概分为无创和有创治疗方法。无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医中药针灸疗法、理疗等。适用于病程短、疼痛较轻的患者。也可作为有创治疗方法的补充治疗。有创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疗法、注射疗法和射频热凝疗法。 三叉神经痛是指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神经系统常见疾患。属中医“面痛”、“头痛”、“偏头痛”,“偏头风”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是因为感受风寒、痰火之邪及阳明胃热所致,而以风邪为主。因为阳明经络受风毒传人经络而凝滞不行,故有此证,或因为情感内伤、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空所致。另外因为气血癌滞,阻塞经络而为痛。临床上以肝胆风火和阳明燥热多见。 西医学认为三叉神经根被邻近的小团异常血管压迫是主要原因。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目前尚未完全了解,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由小脑桥脑角肿瘤、三叉神经根及半月神经节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蛛网膜炎、多发性硬化等引起。此处主要介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关于三叉神经痛的病理变化尚无一致意见。过去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无特殊病理改变.近来有人在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人作感觉根切断术时进行活检,发现有些纤维脱髓鞘或髓鞘增厚,轴突变细或消失。 治疗 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风寒袭络 常由遇风寒等因素诱发,发作时面侧阵发性短暂性抽搐样剧痛,似刀割样,面肌有紧束感,局部喜热敷,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 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 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2克,荆芥12克,防风12克,羌活12克,白芷12克,薄荷7克(后下),甘草7克,细辛3.5克,全蝎12克,蜈蚣3条。 2.痰火上攻 呈阵发性闷胀灼痛,常于吃饭时发作,局部喜冷敷,口渴不欲饮,头昏而沉,胸闷脘满,时吐痰涎,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 [治法] 化痰清热,祛风止痛. [方药] 温胆汤加减:半夏12克,橘红13克,茯苓16克,生甘草7克,枳实13克,竹茹13克,厚朴13克,川芎12克,全虫12克。痛甚者加石决明25克(先下),菊花5克,地龙12克,痰多加南星13克,紫菀12克。 3.阴虚阳亢 阵发性抽搐样剧痛,颧红,烦热,失眠健忘,腰酸乏力,舌红少苔,脉细弦稍数。 [冶法] 滋阴潜阳,熄风止痛。 [方药] 大补阴丸加减:熟地16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龟板25克(先下),全蝎12克,蜈蚣2条 4.肝胆风火,阳明胃热 突然发生一侧头面部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发作严重者伴面部肌肉抽搐,口角牵向患侧,目赤面红,流泪流涎,疼痛或左或右,痛解如常人,口疮,消谷善饥,便干溲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 [治法] 祛风平肝,清阳明热 [方药] 经验方:钩藤25克,菊花13克,黄苓13克,川芎16克,白芷12克,荆芥穗12克,薄荷4克(后下),柴胡13克,蔓荆子13克,生石膏 35克,葛根35克,全蝎7克,蜈蚣3条,细辛3.5克。便秘加大黄6-12克。 5.气滞血瘀 骤然发生的闪电式、短暂而剧烈的一侧头面部疼痛,严重者可有面部肌肉抽搐,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紧或涩。 [治法] 理气活血,祛风通络。 [方药] 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13克,川芎16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老葱白三节,麝香0.1克(冲服),细辛3.5

治疗三叉神经痛

除了手术治疗和理疗之外,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还可以采用的是针刺治疗,主要包括体针和耳针治疗。其中体针治疗就是针刺患侧太阳穴、头维穴等治疗三叉神经第一支痛或者针刺四百、下官、颧髎等治疗三叉神经第二支痛;而耳针治疗就是指针刺上颌、下颌、神门等穴位进行治疗三叉神经痛。 苯妥英钠:开始用每次0.1克,每日3次,无效时增加剂量,每日最大量不超过0.6克,不宜长期服用。此外,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有氯硝安定,维生素B12,654-2等。 无效时可增大剂量,每天增加0.1克,最大量为每天0.9克,无效时换用其它药物。其副作用为眩晕、嗜睡、恶心、行走不稳等,在服药数天后可消失。若有皮疹,白细胞减少就要停药了。 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并不理想,因为三叉神经是支配颌面部的感觉与运动功能的主要脑神经之一.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针对病因治疗(如肿瘤切除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不是很明确,其治疗方法有很多建议用半月神经节射频控温热凝术,手术疗法均可应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但应首选对机体损害较小的方法。

三叉神经痛的治

三叉神经痛,大部分病人其疼痛是发作性的,可有几周,几月甚至几年的自发缓解,于缓解期间疼痛可完全消失,很少症状持续消失,但随年龄增长其发作缓解期有渐缩短趋势,三叉神经痛本身并不致命,但可因频繁发作而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因怕发作而不参加各项活动,大部分病人因怕痛而变得无欲状,但自杀和成瘾罕见。三叉神经痛的食疗方法:、原料:西兰花、白菜花、胡萝卜、红辣椒 。做法:(1)西兰花、白菜花切成小朵,胡萝卜去皮、切片,红辣椒去籽、切块,待用。(2)将全部蔬菜放入温油中焯一下。(3)锅内留少许底油,下入全部原料翻炒,用盐、鸡精调味,再用淀粉勾芡,即成。相关的治疗最好是到正规大医院。   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可以采用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应用手术通过注射的药物直接作用于三叉神经,使之变性,造成传导阻滞,而得以止痛。常用的封闭药物是无水酒精和甘油。周围支封闭操作简单,但疗效不能持久,一般可维持3-8月,很少超过1年。半月节封闭术操作相对较复杂,可引起神经性角膜炎等并发症,总有效率72-99%,早期复发率20%,5-10年复发率达50%。相关的治疗最好是到正规大医院。

三叉神经痛的处理

一、中药治疗    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认为: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 因为颠顶之上,唯风可即,外感风寒之邪,寻经上犯颠顶清窍引起本病, 精神因素亦可诱发此病。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火热风动,风火夹痰上扰致清阳不得舒展,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华气血皆上聚于头,诸邪气,风、火、痰湿、血客于经络,痰阻血淤,气滞血凝,阻遏经络,导致“不通则痛”。    二、针灸治疗    1.普通针刺疗法 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 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3.利用蜜蜂针刺疗法:蜜蜂蜇针中含有的蜂针液,对神经系统有明显作用。结合针灸原理取穴治疗,往往会收到良好效果。 三叉神经痛西医治疗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原则:应在明确诊断后,首选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无效后方选用非药物治疗。    三、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必须正规,当药物治疗无效或仅部分有效时,必须重新考虑诊断是否正确。如果诊断正确、用药方法得当或药物毒副作用大,则可改用其他药;如多种药物治疗仍无效,方考虑非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1962年Blom首先报道运用卡马西平治疗面部疼痛。卡马西平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其机制是降低脊髓三叉神经核的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初服200mg,1~2次/d,症状不能控制时,每天增加100mg,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不良反应。每天最大剂量为1000~1600mg。不良反应约见于30%的病例,某些为剂量依赖性,如:头晕、嗜睡、眼球震颤等;另一些为非剂量依赖性,如药物性肝炎、骨髓抑制、低钠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皮疹等,孕妇忌用。周期性监测血象非常必要,开始2个月每周1次,以后每年4次。剂量调整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和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测定没有帮助。    (2)苯妥英钠:1942年Bergouignan首先运用苯妥英钠治疗面部疼痛。其机制可能也是降低脊髓三叉神经核的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目前仅用于复发或不能耐受卡马西平的病例,200~500mg/d。与抗癫痫治疗不同,血药浓度与疼痛控制的效果不相 预防和日常保养    1、饮食要有规律,宜选择质软、易嚼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则要进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不宜食用刺激性、过酸过甜食物以及热性食物等;饮食要营养丰富,平时应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及有清火解毒作用的食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类,少食肥肉多食瘦肉,食品以清淡为宜。    2、吃饭漱口,说话,刷牙,洗脸动作宜轻柔。以免诱发板机点而引起三叉神经痛。    3、注意头、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冻、受潮,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面;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激动,不宜疲劳熬夜、常听柔和音乐,心情平和,保持充足睡眠。    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尽量避免触及“触发点”;起居规律,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同时卧室不受风寒侵袭。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三叉神经痛中医治疗方法    治疗三叉神经痛,你可以选择针灸治疗,这个治疗思路效果比较的不错而且方便,一般经过几次的针刺以后会明显的改善,长选择的穴位就是头面部的穴位想迎香穴,口禾髎以及手上的合谷穴等。针灸可以暂时的止疼,但是根本上的解决问题往往还是需要药物或手术的。 三叉神经痛是指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神经系统常见疾患。属中医“面痛”、“头痛”、“偏头痛”,“偏头风”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是因为感受风寒、痰火之邪及阳明胃热所致,而以风邪为主。因为阳明经络受风毒传人经络而凝滞不行,故有此证,或因为情感内伤、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空所致。另外因为气血癌滞,阻塞经络而为痛。临床上以肝胆风火和阳明燥热多见。 西医学认为三叉神经根被邻近的小团异常血管压迫是主要原因。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目前尚未完全了解,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由小脑桥脑角肿瘤、三叉神经根及半月神经节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蛛网膜炎、多发性硬化等引起。此处主要介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关于三叉神经痛的病理变化尚无一致意见。过去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无特殊病理改变.近来有人在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人作感觉根切断术时进行活检,发现有些纤维脱髓鞘或髓鞘增厚,轴突变细或消失。 治疗 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风寒袭络 常由遇风寒等因素诱发,发作时面侧阵发性短暂性抽搐样剧痛,似刀割样,面肌有紧束感,局部喜热敷,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 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 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2克,荆芥12克,防风12克,羌活12克,白芷12克,薄荷7克(后下),甘草7克,细辛3.5克,全蝎12克,蜈蚣3条。 2.痰火上攻 呈阵发性闷胀灼痛,常于吃饭时发作,局部喜冷敷,口渴不欲饮,头昏而沉,胸闷脘满,时吐痰涎,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 [治法] 化痰清热,祛风止痛. [方药] 温胆汤加减:半夏12克,橘红13克,茯苓16克,生甘草7克,枳实13克,竹茹13克,厚朴13克,川芎12克,全虫12克。痛甚者加石决明25克(先下),菊花5克,地龙12克,痰多加南星13克,紫菀12克。 3.阴虚阳亢 阵发性抽搐样剧痛,颧红,烦热,失眠健忘,腰酸乏力,舌红少苔,脉细弦稍数。 [冶法] 滋阴潜阳,熄风止痛。 [方药] 大补阴丸加减:熟地16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龟板25克(先下),全蝎12克,蜈蚣2条 4.肝胆风火,阳明胃热 突然发生一侧头面部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发作严重者伴面部肌肉抽搐,口角牵向患侧,目赤面红,流泪流涎,疼痛或左或右,痛解如常人,口疮,消谷善饥,便干溲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 [治法] 祛风平肝,清阳明热 [方药] 经验方:钩藤25克,菊花13克,黄苓13克,川芎16克,白芷12克,荆芥穗12克,薄荷4克(后下),柴胡13克,蔓荆子13克,生石膏 35克,葛根35克,全蝎7克,蜈蚣3条,细辛3.5克。便秘加大黄6-12克。 5.气滞血瘀 骤然发生的闪电式、短暂而剧烈的一侧头面部疼痛,严重者可有面部肌肉抽搐,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紧或涩。 [治法] 理气活血,祛风通络。 [方药] 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13克,川芎16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老葱白三节,麝香0.1克(冲服),细辛3.5 1.颅内血肿与血管痉挛。这是多发生在术后24小时之内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的症状表现为病人术后麻醉清醒,数小时后出现头痛剧烈、喷射性呕吐、瞳孔不等大、血压升高,进而嗜睡、呼吸深慢,很快出现意识障碍和呼吸停止的并发症。预防这个并发症的出现,就应该时刻观察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呼吸、意识、瞳孔变化,持续心电及血压监测,一旦考虑并发颅内血肿,迅速通知医生。2、脑神经损伤与口唇疱疹。三叉神经痛术后并发症观察护理,三叉神经痛患者由于咀嚼食物无力,食物残渣易停留在颊齿间,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眼睑闭合不全者,需要用金霉素眼膏封眼,防止角膜外露诱发角膜炎,同时应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预防感染,并配合神经营养药物,周围性面瘫多可慢慢恢复。嘱病人不用手抓挠,保持局部清洁,防止糜烂或化脓性感染。/span span三叉神经痛术后并发症观察护理,不是任何一个三叉神经痛患者都会出现并发症的,做好术后的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三叉神经痛偏方

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疗法   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是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方法。注射的部位主要是三叉神经分支通过的骨孔,如眶上孔、眶下孔、下齿槽孔、颏孔、翼腭孔等。所用药物包括无水乙醇、苯酚溶液、多柔比星、链霉素等。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治疗止痛范围局限,其效果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患者的病情程度也关系密切,因此,多数病人在半年至2年内复发。   三叉神经周围支阻滞根据注射部位分为:眶上神经阻滞术,眶下神经阻滞术,后上齿槽神经阻滞术,上颌神经阻滞术,颏神经阻滞,下齿糟神经阻滞和下颌神经阻滞术。   半月神经节阻滞疗法   采用半月神经节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目前己在国内外广泛使用,多年来,这一注射疗法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它的确能恒久地治愈三叉神经痛。但因其注射技术较难掌握,主要是穿刺操作的准确性难以把握,因此,治疗效果随着各人的技术不同而大有出入。经卵圆孔刺入颅腔内的半月神经节,注入甘油、无水乙醇、苯酚溶液、多柔比星、阿霉素等神经毁损药物,以阻滞三叉神经第2、3支甚至全部的三支,可获得长时间的阻滞效果。用于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颌面部癌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痛。   治疗适应证 1、本注射疗法适用于一切较严重而顽固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尤其是具有开颅手术禁忌的老弱及慢性病患者。2、三叉神经痛同时累及第2、3支,1、2支或全部3支,并经各周围支阻滞无效者。3、顽固的面部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   并发症 半月神经节阻滞可能引起的一些并发症,大多是由于穿刺(无仪器定位的徒手穿刺)方向不准或进针过深损伤附近的血管、脑神经和组织,或乙醇(我院使用安全性高的药物——医用高纯度甘油)剂量较大并流入蛛网膜下隙引起损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非常低的。半月神经节阻滞的并发症经过努力大多可以避免。   并发症主要有: 阻滞范围内感觉丧失或异常;眩晕综合征;咀嚼困难 ;脑神经损害;.同侧角膜炎、角膜溃疡等。   注射疗法和开颅手术的关系是可以互相补充的。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近年来已很少。适用于开颅手术的患者,都应先行注射治疗,凡行开颅手术未能成功者,或手术治疗效果不好,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注射疗法也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一般疗法   (一) 药物疗法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服药24~48h后即有镇痛效果。   2.苯妥英钠(sodium phenytoin) 别名大仑丁(dilantin),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醚或氯仿,在空气中易潮解。    1.普通针刺疗法 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 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作电针治疗。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3.利用蜜蜂针刺疗法:蜜蜂蜇针中含有的蜂针液,对神经系统有明显作用。结合针灸原理取穴治疗,往往收到良好效果。   

三叉神经痛术后

三叉神经是支配颌面部的感觉与运动功能的主要脑神经之一,是最大的一对脑神经。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病程呈周期性发作,疼痛可自发,也可因刺激扳机点引起。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是五脏功能失调,内有肝火旺盛,肾虚,脾胃不和,外感风邪、湿热,三阳筋经(手三阳经筋结合于“角”(侧头部);足三阳经筋合于“鸠”(面颊部)。)受邪受阻,气血不畅,经络不同,不痛则通!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原则:中医药调理、养治结合。建议中药子牙疼痛一滴灵滴耳治疗,用药期间:忌辛辣食物、海鲜、烧烤,烟酒,保持心态平和。配合口服神经营养剂效果会更好。结合科学保养,尽早摆脱疼痛困扰,恢复健康新生活! 你好,仅供参考:可以中医针灸治疗:1.普通针刺疗法 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阳白,捞竹,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 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并留针。   2.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 针刺眶上孔,眶下孔、后上齿槽孔及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待出现同侧分支的分布区疼痛及麻胀反应,而获迅速的镇痛效果。所持针刺手法,系提插捻转强刺激,不论阴阳补泻,对初针患者采用卧位,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晕针,或产生惧怕情绪。   3.利用蜜蜂针刺疗法:蜜蜂蜇针中含有的蜂针液,对神经系统有明显作用。结合针灸原理取穴治疗,往往会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