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来缓解症状。 2.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来调节神经系统,减少抽搐的频率和强度。 3. 理疗: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方法可以帮助减轻面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 4. 局部封闭及无水酒精注射:通过注射药物或液体到特定的区域来阻断神经信号,减少抽搐的发生。 5. 射频温控热凝术:使用高频电流烧灼特定区域的神经组织,以减少抽搐的发生。 6. 微波治疗:通过微波辐射来调节神经系统,减少抽搐的频率和强度。 7. 高压氧治疗:通过高压氧气的使用来帮助减轻面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合并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针灸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本病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对此尚缺乏特效治法。目前一般采用对症治疗,但效果均欠理想。西医治疗多采用伽马刀,中医治疗一般建议采用三位一体综合疗法。 因此,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效果还是不错的。 你好,不建议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建议采取: 1.药物治疗 除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药对一些轻型患者可能有效外,一般中枢镇静药、抑制剂和激素等均无显著疗效。过去常用普鲁卡因、无水酒精或5%酚甘油等做茎乳孔处注射,以造成一时性神经纤维坏死变性,减少异常兴奋的传导,一次注射量为0.3~0.5ml,以达以出现轻度面瘫为度。剂量过大将产生永久性面瘫,剂量过少3~5个月后仍要复发。现已很少采用。 2.射频温控热凝疗法 用射频套管针依上法刺入茎乳孔内,利用电偶原理,通过射电使神经纤维间产生热能,温度在65℃~70℃,在面神经功能监测仪监护下,控制温度使神经热凝变性,以减少传导异常冲动的神经纤维。术后同样要发生面瘫,在1~2年内的面瘫逐渐恢复过程中又会旧病复发,否则电热过度,痉挛虽可长期不发作,但取而代之的是永久性面瘫
面肌痉挛的备皮范围?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本病多在中年后发,常见女性。现代西医学对此尚缺乏特效治法。
面肌痉挛能治愈吗?
中医认为,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人体精气不足、脉络膜空空、纹状体紊乱、风邪痰夹入正中阳明、邵阳经脉,造成面肌经络受阻,气血不动所致。因此,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是祛风化痰、活血化瘀、补虚益气。中医和针刺按摩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 您好,面肌痉挛一般是因为面神经炎或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期是可以治愈的,时间长了就很难说。建议口服甲钴胺、维生素b1配合针灸进行对症治疗,局部可给予热敷,避免受冷刺激,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宜吃生冷及坚硬的食物,注意休息,不能熬夜,放松压力,保持愉快心情。 面部痉挛也称为半面部抽搐。这种情况一般可以由面神经功能监测仪控制,以控制神经热变性的温度为主。减少传导异常冲动的神经纤维。术后可能发生面瘫。面瘫在1~2年内逐渐恢复的,但是术后的恢复也非常重要,可能出现永久性面瘫现象。所以大多数人都在用中药治疗。
哪里治疗面肌痉挛好
1.(首选) 对于真正的原发性面肌痉挛,尚无理想治疗药物(参见文章药物治疗方案)。 口服药物治疗期间可以配合针灸、中药、按摩等理疗,可能短暂缓解症状,但因不能解除病因。 2.(次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下,可以采用肉毒素住着治疗。 肉毒素注射可降低面神经电信号传导,甚至导致面瘫,第一次可控制症状 3-6 个月,第二次注射亦可有效,多次复发甚至可以多次注射治疗。机理尚不明确,反复注射可导致永久性面瘫。 3.(三选)药物治疗及肉毒素治疗均不理想,或症状逐渐加重,不能耐受药物及肉毒素治疗下,建议开颅手术治疗。 4.(不建议)经皮穿刺面神经射频热凝术、面神经梳理术、酒精封闭等,疗效均不理想。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本病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对此尚缺乏特效治法。目前一般采用对症治疗,但效果均欠理想。 目前建议你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看看,单纯的西药也没有什么好的效果。用中医药调理,加上针灸,效果更好点。
面肌痉挛有什么方法?
除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外,药物和中药治疗对部分轻度患者可能有效,一般中枢镇静剂、抑制剂和激素无明显作用。也可采用闭针、中医针灸、推拿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只能缓解面肌痉挛的发生率,且不能治愈。虽然面部抽动无痛感,基本不影响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但不能停止的面部抽动仍然会让患者感到烦躁不已,更有可能诱发面瘫。 射频热凝疗法使用射频插管针刺穿茎突孔。根据耦合原理,神经纤维之间通过无线电产生热能。温度65~70℃,在面神经功能监测下,控制温度使神经热凝退化,减少神经纤维传导异常脉冲。可能发生术后面瘫。在1-2年内面瘫逐渐康复的过程中,老年病会复发。否则,长时间内可能不会出现过多的电加热和痉挛,但永久性的面部瘫痪将被取代。
安徽面肌痉挛的治疗
除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药对一些轻型患者可能有效外,一般中枢镇静药、抑制剂和激素等均无显著疗效。过去常用普鲁卡因、无水酒精或5%酚甘油等做茎乳孔处注射,以造成一时性神经纤维坏死变性,减少异常兴奋的传导,一次注射量为0.3~0.5ml,以达以出现轻度面瘫为度。剂量过大将产生永久性面瘫,剂量过少3~5个月后仍要复发,现已很少采用。 面神经干压榨和分支切断术 在局麻下,于茎乳孔下切口,找出神经主干,用血管钳压榨神经干,压榨力量应适当控制,轻则将于短期内复发,重则遗留永久性面瘫。如将远侧分支找出,在电刺激下找出主要产生痉挛的责任神经支,进行选择性切断,效果虽较压榨术好,但术后仍要发生轻度面瘫,1~2年后亦有复发。
面肌痉挛症
不能盲目相信广告。建议三级甲医院市医院就诊治疗。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本病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对此尚缺乏特效治法。目前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和针灸治疗。
中医能治疗面肌痉挛吗?
面肌抽搐治疗原则1.以解痉、抗抽搐、止痛为主,药物治疗为主。 2.新针疗法。 3.理疗:超短波、红外线。 4.局部封闭及无水酒精注射。 5.射频温控热凝术。 6.微波治疗。 7.高压氧治疗。用药原则:面部抽搐采用面神经封闭疗法,选用药物种类较多,多为通过药物,对神经行化学性损伤、阻滞或降低其传守功能,各种方法常须多次治疗方有疗效,但治疗仍有复发出现。 药物治疗 除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药对一些轻型患者可能有效外,一般中枢镇静药、抑制剂和激素等均无显著疗效。过去常用普鲁卡因、无水酒精或5%酚甘油等做茎乳孔处注射,以造成一时性神经纤维坏死变性,减少异常兴奋的传导,一次注射量为0.3~0.5ml,以达以出现轻度面瘫为度。剂量过大将产生永久性面瘫,剂量过少3~5个月后仍要复发。现已很少采用。 注射方法:患者侧卧,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患侧耳下乳突周围,于外耳道底软骨与乳突前缘交界处,用20~21号针头,接2ml注射器,针尖指向前内上方,与颅底水平线呈30度角,刺入3厘米即进入一凹陷内,先注射1%普鲁卡因1ml,不拨出针头,观察1~2分钟有无出现面瘫,如出现面瘫表示刺中神经干,然后接上有水酒精空针,注入0.3~0.5ml酒精或酚甘油,将发生明显面瘫而痉挛消失。经过半年后面瘫多能逐渐恢复,约2/3的病人痉挛亦将复发。/
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本病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对此尚缺乏特效治法。目前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和针灸治疗。
面肌痉挛怎么治疗?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本病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对此尚缺乏特效治法。目前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和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