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并出血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一般治疗:早期病例应住院治疗,卧床休息,供应营养丰富的含高维生素(A、D、C)和高蛋白食物。昏迷者鼻饲,如能吞咽,可试由喂食。 2. 抗结核治疗:抗结核药物宜选择渗透力强、脑脊液浓度高的杀菌剂,治疗过程中要观察毒副反应,尽可能避免毒副作用相同的药物联用。目前常用的联用方案包括①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或对氨基水杨酸;②异烟肼、利福平和链霉素;③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 3. 骨髓抑制剂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炎性反应,减轻动脉内膜炎,降低脑压,减轻脑水肿,防止椎管的阻塞,为抗结核药物的有效辅助治疗。 综上所述,结核性脑膜炎并出血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和预后。
结核性脑膜炎怎么治疗
你好:(一)一般治疗早期病例即应住院治疗,卧床休息,供应营养丰富的含高维生素(A、D、C)和高蛋白食物,昏迷者鼻饲,如能吞咽,可试由喂食。病室要定时通风和消毒,俣持室内空气新鲜,采光良好。要注意眼鼻、口腔护理、翻身、防止痔疮发生和肺部坠积瘀血。 (二)抗结核治疗抗结核药物宜选择渗透力强、脑脊液浓度高的杀菌剂,治疗过程中要观察毒副反应,尽可能避免毒副作用相同的药物联用。目前常用的联用方案查①异菸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或对氨基水杨酸;②异菸肼、利福平和链霉素;③异菸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具体用法、剂量、疗程见表8-4。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炎性反应,有抗纤维组织形成的作用;能减轻动脉内膜炎,从而迅速减轻中毒症状及脑膜剌激征;能降低脑压,减轻脑水肿、防止椎管的阻塞。为抗结核药物的有效辅助治疗。一般早期应用效果较好。可选用强的松每日1~2mg/kg口服,疗程6~12周,病情好转后4~6周开始逐渐减量停药。或用每日0.25~1mg/kg分次静注。急性期可用氢化考地松每日5~10mg/kg静点3~5天后改为强的松口服。 (四)对症治疗 1.脑压增高 (1)20%甘露醇5~10ml/kg快速静脉注射,必要时4~6小时一次,50%葡萄糖2~4ml/kg静注,与甘露醇交替使用。 (2)乙酰唑胺每日20~40mg/kg分2~3次服用3天、停4天。 (3)必要时脑室穿剌引流,每日不超过200ml,持续2-3周。 2.高热、惊厥按后章处理。 3.因呕吐、入量不足、脑性低钠血症时应补足所需的水分和钠盐。 (五)鞘内用药对晚期严重病例,脑压高、脑积水严重、椎管有阻塞以及脑脊液糖持续降低或蛋白持续增高者,可考虑应用鞘内注射,注药前,宜放出与药液等量脑脊液。常用药物为:2岁以下0.25~0.5mg/次,2岁以上0.5~5mg/次,用盐水稀释成5ml。缓慢鞘内注射,隔日1次,病情好后每周一次,7~14次为一疗程。不宜久用。异菸肼能较好的渗透到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一般不必用作鞘内注射,对严重的晚期病例仍可采用,每次25~50mg,隔日一次,疗程7~14次,好转后停用。
老人结核性脑膜炎能治好吗
老人结核性脑膜炎一般是可以治愈的,但是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首先,要选择易于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如异烟肼、吡嗪酰胺、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等。其次,早期应该同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脑水肿,常用的药物包括、强的松等。另外,患者还需要进行降低颅内压的治疗,可用脱水降颅压的药物或者脑室引流的方式。
有关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最好方法
结核性脑膜炎需要一年以上的治疗才能逐步痊愈!你要在医院正规的治疗!! 无特殊疗法。通常是抗结核治疗和对症处理。必要时可以配合中药。 1.一般疗法 必须严格执行下列各项措施:①切断与开放性结核病人的接触。②严格卧床休息,营养必须丰富。③细心护理。改变患儿体位。细心护理眼睛、粘膜及皮肤,预防皮肤褥疮。耐心喂养,保证入量。昏迷患儿应用鼻饲法。④最好住院治疗,只在条件不许可时才可考虑门诊治疗,但应加强随访及督促坚持治疗。 2.抗结核药物疗法 治疗原则为早期和彻底治疗(不间断治疗和长期治疗)。目前多采用SM、INH、RFP和PZA合并治疗。其中INH为最主要的药物,整个疗程自始至终应用。疗程1~1.5年,或脑脊液正常后不少于半年。 3.激素疗法 治疗原则为必须与有效之抗结核药物同时应用,剂量和疗程要适中,在需要应用的病例越早用越好。 由于激素有抗炎症、抗过敏、抗毒和抗纤维性变的作用,可使中毒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迅速消失,降低颅压及减轻和防止脑积水的发生故为配合抗结核药物的有效辅助疗法。
肾结核治疗
常用的抗结核药物种类 由于各种抗结核药物有其药理特点,药物应用的要求和注意点也各有不同.现简要介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如下: (1)链霉素:对结核杆菌有杀菌作用,浓度在1.0μg/ml时有效.肌肉注射后1小时血清浓度最大,3小时后下降50%,约60~90%经肾脏自尿内排出.制菌作用在pH7.7~7.8时最强,低于5.5~6.0时作用明显减弱.如同时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可增强其疗效.成人普通剂量每日1.0g,分2次肌肉注射;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时,每周注射2g,或每3日注射1g.经链霉素治疗可使结核病灶纤维化.若病变位于泌尿系排泄系统,如输尿管等处,则易造成局部纤维化收缩,形成梗阻,应予注意.注射链霉素后可出现口周麻木,如不严重可继续应用,常在使用中逐渐消失.主要的副作用是对第八对脑神经前庭支的影响.少数病例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2)异菸肼:对结核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每日服200~300mg即可达到满意的杀菌浓度.口服后1~2小时血清浓度达最高峰.半衰期为6小时,24小时血中仍可测到有效抑菌浓度.一般用药剂量以每日300mg, 一次服用为宜.此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故可长期服用,甚至数年.服用异烟肼后迅速吸收渗入组织,对纤维化及干酪化病变亦易渗入透过,对结核病灶有促进血管再生,能促使抗结核药物更易进入病灶.其主要副作用为精神兴奋和多发性末梢神经炎,据认为与维生素B6排出增加或干扰吡哆醇代谢有关,因此服异烟肼时应加服维生素B65~10mg, 可防止副作用的发生.服药时血清转氨酶可升高,但不造成肝脏损害. (3)对氨柳酸:对结核杆菌有抑菌作用.服药后1~2小时血浆浓度可达高峰,4~6小时后血中仅存微量.每日剂量为8~12g,分3~4次服用.此药单独应用效果较差,但能加强链霉素及异烟肼的抗结核杆菌作用,并能使抗药性延迟发生.因此在临床上采用两种或三种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有利于发挥其治疗作用.主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故目前有被利福平,乙胺丁醇取代的趋势.本品不宜与利福平合用. (4)利福平:为半合成的口服广谱抗生素,对细胞内外旺盛生长的结核杆菌有强力杀灭作用,比链霉素,对氨柳酸,乙胺丁醇的作用更强,对耐药的结核杆菌亦有效.服药后2~4小时药浓度出现高峰,12小时后血清浓度仍较高.每日用量600~900mg,分1~2次空腹服用.与其他抗结核药物无交叉抗药性,同异烟肼或乙胺丁醇合用可相互增强作用.副作用很少,偶有消化道反应及皮疹.近年来发现少数病例有肝功能损害,血清转氨酶升高,黄疸等. (5)乙胺丁醇:对各型结核杆菌均有抑菌作用.口服2~4小时后血浆浓度出现高峰,24小时后由肾脏排出50%,少部分由粪便排出.肾功能正常者无蓄积作用.该药吸收及组织渗透性较好,对干酪纤维病灶也能透入.其毒性作用主要是球后视神经炎,出现视力模糊,不能辨别颜色(尤其对绿色)或有视野缩小等,严重者可致失明.视神经炎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多能恢复.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与剂量有关.一般用量为每日600mg,分3次或1次口服,在此范围内产生毒性反应者较少.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视力与辨色力. (6)卡那霉素:系广谱抗生素,对结核杆菌主要是抑菌作用.口服不为胃肠道所吸收,一般用量为每天0.75~1.0g肌肉注射.注射后30~60分钟血内浓度达最高峰,能维持6小时左右,24小时内从尿液排出约90%.对链霉素,异烟肼和对氨柳酸耐药的结核杆菌应用卡那霉素仍有抑制作用.单独使用易产生耐药性.与链霉素之间有单向交叉耐药性,即耐链霉素的菌株可以对卡那霉素敏感,而耐卡那霉素的菌株对链霉素却不敏感.因此,只能在不可用链霉素或结核杆菌已耐药时方可考虑应用.其毒性反应主要是对第八对脑神经的损害,可致永久性耳聋,也可使细胞神经纤维退行性变.对肾脏有轻度损害,尿中可出现管型蛋白等. (7)环丝氨酸:抗菌谱较广,对结核杆菌有制菌作用.但只对人类结核病有效,对动物结核病和试管中的结核菌作用不大.对异烟肼,链霉素,对氨柳酸耐药的结核杆菌用环丝氨酸有效.其作用相当于对氨柳酸,较链霉素为差.口服剂量每日不超过500mg,一般与异烟肼,链霉素合用.副作用较严重,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如头晕,抑郁,惊厥,癫痫样发作等. 你的这种情应该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确诊。肾结核治疗有全身治疗包括适当的休息和医疗体育活动以及充分的营养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包括肾结核以外的全身其他结核病灶的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由于肾结核局部病变的范围和破坏的程度有很大差别,因此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在各个病例亦有所不同.在链霉素等抗结核药发现之前,临床上一旦肾结核之诊断确立,其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肾切除.在40年代以后,链霉素,对氨柳酸相继问世,很多临床肾结核病例单用药物治疗可以得到痊愈.50年代以后,高效,低毒而价廉的异菸肼出现,采取了联合用药,使肾结核的疗效又有很大提高,几乎可以治愈全部早期结核病变.至1966年利福平临床应用,因其效果显著,副作用又少,与其他药物共同使用,肾结核的疗效更加提高.目前因肾结核而需行肾切除术的病例已大为减少.但在某些卫生环境较差,医疗条件不足的地区,仍然有肾结核的发生,甚至有一些晚期病人发现.对于确诊为肾结核的病人,无论其病变程度如何,无论是否需行外科手术,抗结核药必须按一定方案进行服用.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措施】 1.化脑预后好坏与是否早期明确病原菌,选择恰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密切相关。经脑脊液检查初步确诊后,应尽快由静脉给予适当、足量的抗生素,以杀菌药物为佳,并根据病情按计划完成全部疗程,不可减少药物剂量与改变给药方法。始终不能明确病原菌者,多由于诊断未明时曾不恰当使用抗生素所致。如在流脑流行季节,年长儿童一般应先考虑系脑膜炎双球菌所致,如有瘀点、瘀斑则更可疑。可先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磺胺治疗,再根据反应高速用药。病原菌未确定的散发病例,尤其婴幼儿,应先按病原未明的化脑治疗,特明确病原菌之后,再更改药物。目前多主张用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三嗪噻肟、头孢氨噻肟或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肟。 治疗效果满意时,体温多于3天左右下降,症状减轻,脑脊液细菌消失,细胞数明显减少,其它生化指标亦有相应好转,此时可继用原来药物治疗,二周后再复查脑脊液。如治疗反应欠佳,需及时腰穿复查,观察脑脊液改变,以确定所用药物是否恰当,再酌情调整治疗方案。 鉴于化脑是一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预后与治疗密切相关,故应严格掌握停药指征,即在完成疗程时症状消失、退热一周以上,脑脊液细胞数数少于20×106/L,均为单核细胞,蛋白及糖量恢复正常(流脑停药指征见另章节)。一般情况下,完全达到这些标准,少需8~10天,多则需1月以上,平均2~3周左右。 (1)病儿年龄对抗生不经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年长儿童患流感杆菌脑膜炎较少,新生儿化脑大多数是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药物。一般主张用一般氨其糖类药物甙类青霉素,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对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而青霉素对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效。也可选用氨苄青霉素这一广谱抗生素代替青霉素,耐药菌株可用按苄青霉素加头孢氨噻肟。新生儿尤其未成熟儿一般忌用氯霉素,因其肝、肾发育尚未成熟,对氯霉素的代谢、排泄功能尚不健全,易引起中毒,表现为“灰婴综合征”,甚至休克死亡。 (2)保证药物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首先应选用易于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使脑脊液中抗生素浓度超过抑菌浓度10倍以上。并要注意给药方法及用药剂量。氯霉素、磺胺嘧啶、静注甲氧苄氨嘧啶(TMP)能较好到达脑脊液,保持有效的抗菌浓度,特别是氯霉素也较多通过发炎的脑膜。脑膜通透性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正常,因而继续进入脑脊液的药量亦随之减少。为保证治疗效果,需大剂量由静脉给药,直到疗程结束,不可中途减量及改变给药方法。 红霉素养、羧苄青霉素、万古霉素、1~2代头孢菌素、氨基糖酐类抗生素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能较差。 (3)如果选用的药物能很好通过血脑屏障,原则上不需鞘内注射,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及增加病儿痛苦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药不易到达脑脊液,可采用鞘内或脑室注射给药。对延误诊治的婴儿晚期化脑,脑脊液外观有脓块形成,或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时,加用鞘内注射抗生素可提高治愈率。根据抗生素在脑脊液中存留时间,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一般连用3~5次,直到脑脊液转为清晰,细胞数明显下降,细菌消失。对葡萄糖球菌或少见细菌存在,或鞘注3~5次后脑脊液仍呈明显炎症改变时,则可延长鞘内注射时间,甚至可连续给7~10次。进行鞘内注射时,药物必须稀释至一定浓度,可用抽出之脑脊液或生理盐水稀释,需注意注入液量应略少于放出之脑脊液量。注射速度应缓慢。 (4)脑室内注药:由于存在血脑屏障及脑脊液单向循环,对并发脑室 膜炎病儿采用静脉及鞘内注射,药物很难进入脑室,脑室液中抗生素浓度亦不易达到最小抑菌浓度的50倍,故近年有人主张脑室注药以提高疗效。对颅内压明显增高及脑积水病儿,采用侧脑室穿刺注药,同时还可作控制性脑脊液引流减压。 2.除流脑外,过去在化脑诊断明确后多主张常规使用氢化可的松、2~5日后改口服强的松至10~20日,以期减少颅内炎症粘连,并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化脑虽无直接治疗作用,但使用后有利于退热及缓解颅内高压、感染中毒等症状,但严格的对照观察无论在减少病死率或后遗症,均未见明显效果。 3.对症处理 某些症状可并发症能直接危及病儿生命,应及时处理。 (1)控制惊厥:频繁惊厥必须控制,以免发生脑缺氧及呼吸衰竭。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压增高和低钙。除用脱水药降低颅压,常规补钙外,对症治疗采用安定、水合氯醛、副醛、等药物抗惊厥,亦很必要。 (2)减低颅内压 (3)抢救休克及DIC。 (4)确诊后用3%盐水6ml/kg缓慢滴注,可提高血钠5mmol/L,若仍不能纠正,可再给3~6ml/kg。同时应限制入量,每日800~900ml/m2,给液成分与一般维持液相同。由于大量应用钠盐,必然增加钾和钙离子的丢失,必须注意补充。 (5)大量液体积聚可使颅内压增高,除引起症状外,还可压迫损伤脑组织,影响远期预后;且积液发生与感染有关,有时液体本身即为脓性,如不穿刺引流,很难自行吸收。穿刺放液应根据以下情况处理:①颅骨透照度验阳性得,可行穿刺以确定积液性质。②积液量不多,非脓性,蛋白含量不高,临床无颅压增高表现,治疗经过顺利者,不再穿刺,定期透照复查,大多数病儿在1~2个月内积液自行吸收。~硬脑膜下积液有明显炎性改变时,可诊断为硬膜下积脓。积液量较多,同时有颅内压增高症状;蛋白会计师高,色发黄,③硬膜下积脓时均应穿刺放液。开始每日或隔日穿刺1次。每次放液量,每侧以少於30ml为宜,两侧总量一般不超过60ml。1~2周后酌情延长穿刺间隔时间,减少穿 刺次数,直到症状消失。④个别病儿虽经反复穿刺放液及长期观察,积液量仍不减少,颅内高压的表现或局灶性大脑功能受损的症状和体征都不减轻,过去主张用手术摘除囊膜,以免脑组织受压,引起脑萎缩或神经系统后遗症。但近甘余年来未见有手术摘膜报导。相反,个别多次放液不愈的患儿,经保守观察数月,往往积液可自行吸收终至痊愈。⑤有硬膜 下积脓时,可进行局部冲洗,并注入适当抗生素(剂量参考鞘内注射药量)及1mg/次。 4.病室应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对急性期病儿需严密守抗观察,定期测呼吸、脉搏、血压、观察尿量、呼吸状况、瞳孔变化,以便早期发现休克及脑疝。化脑病儿急性期入量应控制在1000~1200ml(m2·d),即正常生理需要量的75%。既要保证患儿入量,又要避免输液量过多加重脑水肿。合并脱水者,应按损失量补充,否则影响脑灌注。 发烧称中枢性高热,晕倒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后的脑缺血。治疗需中西复合消除炎症对神经的损害。同时营养神经阻止受累神经继发缺血死,并采用神经再生之药兴奋激活神经才能再生修复神经获得早日恢复改善。
胸膜炎严重
抗结核治疗:一般采用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或链霉素异烟肼乙胺丁醇联合治疗。链霉素0.75~1.0g/d,肌内注射,疗程2~3个月。异烟肼0.3g/d,顿服,利福平0.45~0.6g/d,顿服,乙胺丁醇0.75g/d,顿服,上述口服药物均连续服用1.0~1.5年。治疗过程必须注意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如听力的变化、视觉的变化和肝功能等,发生时应根据情况减量或停用。 结核性胸膜炎不主张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因为有许多副作用。胸腔内注射抗结核药物或皮质激素没有肯定意义。抗结核药物在胸液的浓度已经足够,胸腔内注射药物对胸液的吸收及预防胸膜增厚与不用药物者没有显著差异。 少量胸水不需要抽水,你是想要知道应用什么抗炎治疗药物最好?!抗炎治疗需要使用一些抗生素,一般使用病人比较敏感的,比如头孢类,西林类,氨基糖苷类都可以,我在这里给你推荐两种常用效果良好的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每日4.0g、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每日4.5g,不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疗程要适当长一点,期间注意休息,切忌剧烈活动,注意不要感冒! 感冒如果是没有咳嗽等症状,对症治疗即可 因为感冒多是病毒引起,一般情况下,你还是要注意及时的多喝水,多休息,对症治疗就行,如感冒灵颗粒,感冒清胶囊等,出现细菌性感染可以考虑用一点头孢等也是可以的
结核性脑膜炎能治好吗
结核性脑膜炎现在是可以治愈的,但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现在临床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方案如下,选择易于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吡嗪酰胺、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等。同时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该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脑水肿。常用的药物包括和强的松,在症状好转后可逐渐减量,直至停药。还需要对症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可用脱水降颅压的药物或者脑室引流,控制癫痫发作,常选用卡马西平。如果患者出现蛛网膜粘连导致脑积水,可用脑脊液分流术进行治疗。因此,在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前提下,结核性脑膜炎是能够获得良好疗效的。
结核性脑膜炎并出血的护理
你好,结核性脑膜炎并出血的护理这个问题应该重视,关于结核性脑膜炎并出血的护理这个问题为你解答如下:您好,抗结核药物宜选择渗透力强、脑脊液浓度高的杀菌剂,治疗过程中要观察毒副反应,尽可能避免毒副作用相同的药物联用。目前常用的联用方案查①异烟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或对氨基水杨酸;②异烟肼、利福平和链霉素;③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中期的典型表现?
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早期病例即应住院治疗,卧床好好休息,供应营养丰富的含高维生素(A、D、C)和高蛋白食物,昏迷者鼻饲,如能吞咽,可试由喂食。病室要定时通风和消毒,俣持室内空气新鲜,采光良好。要注意眼鼻、口腔护理、翻身、预防痔疮发生和肺部坠积瘀血。(二)抗结核治疗抗结核药物宜选择渗透力强、脑脊液浓度高的杀菌剂,治疗过程中要观察毒副反应,尽可能避免毒副作用相同的药物联用。
脑膜炎能治好吗
鞘内用药对晚期严重病例,脑压高,脑积水严重,椎管有阻塞以及脑脊液糖持续降低或蛋白持续增高者,可考虑应用鞘内注射,注药前,宜放出与药液等量脑脊液.常用药物为:2岁以下0.25~0.5mg/次,2岁以上0.5~5mg/次,用盐水稀释成5ml.缓慢鞘内注射,隔日1次,病情好后每周一次,7~14次为一疗程.不宜久用.异菸肼能较好的渗透到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一般不必用作鞘内注射,对严重的晚期病例仍可采用,每次25~50mg,隔日一次,疗程7~14次,好转后停用. "你好:(一)一般治疗早期病例即应住院治疗,卧床休息,供应营养丰富的含高维生素(A,D,C)和高蛋白食物,昏迷者鼻饲,如能吞咽,可试由喂食.病室要定时通风和消毒,俣持室内空气新鲜,采光良好.要注意眼鼻,口腔护理,翻身,防止痔疮发生和肺部坠积瘀血. (二)抗结核治疗抗结核药物宜选择渗透力强,脑脊液浓度高的杀菌剂,治疗过程中要观察毒副反应,尽可能避免毒副作用相同的药物联用.目前常用的联用方案查①异菸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或对氨基水杨酸;②异菸肼,利福平和链霉素;③异菸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具体用法,剂量,疗程见表8-4.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炎性反应,有抗纤维组织形成的作用;能减轻动脉内膜炎,从而迅速减轻中毒症状及脑膜剌激征;能降低脑压,减轻脑水肿,防止椎管的阻塞.为抗结核药物的有效辅助治疗.一般早期应用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