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信息,疟疾的治疗方案包括: (一)抗疟原虫治疗: 1. 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和不耐氯喹的恶性疟:口服或肌注或静滴的氯喹,或者口服的青蒿素。 2. 耐氯喹恶性疟:酌选使用奎宁、甲氟喹、蒿甲醚、乙胺嘧啶+磺胺多辛或奎尼丁等药物。 (二)对症治疗: 1. 一般疟疾:重者可输液。 2. 脑型疟疾: * 高热或昏迷:输液,酌用氢化可的松静滴,注意诊治低血糖。 * 抽搐:用镇静剂,如安定或氯丙嗪肌注或静滴。 * 脑水肿与呼吸衰竭: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静脉推注等。 3. 黑尿热: * 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如奎宁与伯氨喹。 * 如血片中仍查到疟原虫仍需抗疟药治疗时,则可改用氯喹、乙胺嘧啶或青蒿素等。 * 控制溶血反应:输液,可用氢化可的松静滴,碳酸氢钠口服或静滴,贫血严重者可输同型鲜血,沙尿或无尿则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有关疟疾的一些注意事项: * 药物预防不是100%有效。 * 受感染蚊叮咬后1个月或以上才发生症状。 * 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常误诊为流行性感冒。 * 快速诊断和早期处理是重要的,特别是恶性疟,因其病死率达20%。
疟疾黑板报
治疗采用硫酸奎宁,本品系金鸡钠树皮中的一种生物碱。抗疟作用与氯喹大致相同,除较迅速杀灭红内期原虫外,还有退热作用。但该药半衰期短(10小时),味苦;对中枢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头昏,耳呜和精神不振;对心脏有全面抑制作用,静注可出现血压下降;对子宫能增加其收缩力,可引起流产;因此该药仅用于抗氯喹的恶性疟疾及重症病例的抢救。片剂每片0.3或0.12g,口服第1~2天0.45~0.6g,每天3次,第3~7天0.3~0.6g,每天2次。二盐酸奎宁仅在凶险疟疾时考虑使用。盐酸甲氟喹适用于治疗各型疟疾及有抗性的病例。一次顿服4~6片(1~1.5g)。 疟疾治疗不仅是解除患者的疾苦,同时也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播。现症病人要及时发现,及时根治。间日疟采用氯喹和伯喹治疗。恶性疟可单服氯喹。对间日疟患者,抗复发治疗可用伯喹。在恶性疟对氯喹产生抗性地区宜采用几种抗疟药合并治疗方案,如青篙素、咯萘啶与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合用。 抗疟药种类很多,按其对疟原虫生活史各期作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类: 1)杀灭红细胞外期裂殖体及休眠子,如伯喹,抗复发作用,也称根治药。乙胺嘧啶对恶性疟原虫红外期有一定作用。 2)杀灭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如氯喹,奎宁、咯萘啶、喹派,青蒿青及蒿甲醚等,用以控制临床发作。 3)杀灭配子体,如伯喹,用于切断传播。 4)杀来孢子增殖期,如乙胺嘧啶,可抑制蚊体内的孢子增殖发育。
治疗恶性疟首选什么类药物?
治疗恶性疟可用氯喹杀灭红细胞内期的原虫,同时须加用配子体杀灭药。成人口服氯喹加伯氨喹。疟疾的治疗原则是对症支持,应用抗疟药物治疗,杀灭疟原虫,缓解症状。注意卧床休息,多喝水补充水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流食,饮食尽量清淡,发热寒战时注意保暖,及时更换衣物,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隔离。
疟疾体表
你好,预防疟疾,家里面一定要做好灭蚊工作,把积水倒掉,并且在阴暗角落,水沟等地方喷一下杀虫剂,防止疟疾传播。如果出现有头痛头晕、发烧,而且怀疑自己是疟疾的话,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使用乙胺嘧啶,氯喹,奎宁、咯萘啶、喹派等来控制疟疾的。 疟疾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恶性疟疾怎么治疗
疟疾的医治须用血内裂殖体杀灭药如氯喹,杀灭红内期的原虫,迅速退热,并用组织期裂殖体杀灭药亦称根治药或抗复发药选择根治或称抗复发医治,杀灭红外期的原虫,经常利用氯喹与伯氨喹结合治疗。快速高效抗疟药可采用青蒿素和青蒿琥酯等。详细用药要依据病患的病情来明确,结合病患的其他状况选择治疗,如发烧,腹泻,基本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等。
恶性疟疾治疗
疟疾的医治须用血内裂殖体杀灭药如氯喹,杀灭红内期的原虫,迅速退热,并用组织期裂殖体杀灭药亦称根治药或抗复发药选择根治或称抗复发医治,杀灭红外期的原虫,经常利用氯喹与伯氨喹结合治疗。快速高效抗疟药可采用青蒿素和青蒿琥酯等。详细用药要依据病患的病情来明确,结合病患的其他状况选择治疗,如发烧,腹泻,基本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等。
恶性疟疾治疗
疟疾的医治须用血内裂殖体杀灭药如氯喹,杀灭红内期的原虫,迅速退热,并用组织期裂殖体杀灭药亦称根治药或抗复发药选择根治或称抗复发医治,杀灭红外期的原虫,经常使用氯喹与伯氨喹结合治疗。快速高效抗疟药可采用青蒿素和青蒿琥酯等。详细用药要依据病患的病情来明确,结合病患的其他现象选择治疗,如发烧,腹泻,基本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等。
疟疾爆发
治疗依疟疾类型及其受染地区是否有耐氯喹株而定。在有耐氯喹虫株地区的恶性疟急性发作,应服奎宁或奎尼丁静脉注射。其他类型疟疾耐氯喹者很少,一般用氯喹后加服伯氨喹治疗。 疟疾俗称为“打摆子”,是由疟原虫侵入人体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上以间歇性寒战、出汗、高热、贫血、脾肿大等为特征。疟疾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因为蚊子是疟疾的传播媒介,所以要预防疟疾首先是要防蚊、灭蚊。对于本病爆发流行期间或居住高疟区的人可以采用药物预防.常用氯喹,甲氟喹和多西环素。
疟疾诊疗
(1)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治疗:包括现症病例和间日疟复发病例,须用血内裂殖体杀灭药如氯喹,杀灭红内期的原虫,迅速退热,并用组织期裂殖体杀灭药亦称根治药或抗复发药进行根治或称抗复发治疗,杀灭红外期的原虫。常用氯喹与伯氨喹联合治疗。 (2)恶性疟治疗:对氯喹尚未产生抗性地区,仍可用氯喹杀灭红细胞内期的原虫,同时须加用配子体杀灭药。成人口服氯喹加伯氨喹。 (1)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 (2)要注意水分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 (3)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 (4)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
脑型疟疾
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传播的感染疟原虫的传染病。很早以前人们认为疟疾发病与当地的水文地理条件、池沼蒸发的湿气有关,故我国西南高发地区称疟疾叫做"瘴气"。 本病以周期性发热、贫血和脾脏种大为特征,夏秋季发病高,热带及亚热带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疟原虫有四种,其中卵型疟罕见,由其他三种引起的疟疾有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三型。 间日疟最常见,隔日发作,先有疲倦、低热、四肢和背部酸痛,病人突然感到寒冷,然后剧烈寒战,伴脸色苍白;约20~30分钟寒战停止,体温渐升,出现高热40~41C,面红耳热、口渴、烦躁,全身酸痛、脉快有力;持续2~6小时,体温骤降,大汗淋漓。两次发作之间有一个间歇期。间歇期病人感到乏力,无其他症状。 三日疟顾名思义,每三日发作一次,寒战、发热表现同间日疟。 恶性疟发热及发作均不规则,也无明显的间歇,症状重,常有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严重者侵犯脑实质,局部可有细胞浸润和坏死,临床称脑型疟疾,约占恶性疟的2%~8%。此型以儿童及非疫区人员发病多,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谵语、昏迷、抽搐,也可以引起胃肠道大出血,肾上腺出血坏死,心肌变性等危险症状,于数小时引起死亡。 对恶性疟疾要尽早发现,及时治疗,防止脑型疟疾发生。在抢救病人同时,要尽快应用抗疟药物,杀死疟原虫。疟疾流行季节对儿童及外来人口要预防给药。诊断三型疟疾还要靠血液涂片查找疟原虫,鉴别其种类。也有不同种疟原虫混合感染的。 疟疾的治疗: (一) 抗疟原虫治疗 1疟疾的治疗方案如下(1)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和不耐氯喹的恶性疟:1)氯喹:口服,基质0.6g(磷酸氯喹10.g,即4片),6~8小时后0.3g,第2、3天各1次,0.3g。2)氯喹:肌注,基质2.5mg/kg每4小时1次,或3.5mg/kg每6小时1次,总量不超过基质25mg/kg。3)氯喹:静滴,基质10mg/kg于4小时滴完,继以基质5mg/kg于2小时滴完,日2次总量不超过基质25mg/kg。4)青蒿素:口服1.0g,6~8小时后0.5g,第2、3天各1次0.5g。(2)耐氯喹恶性疟:酌选。1)奎宁:口服,硫酸奎宁0.65g(基质0.54g)日3次,连用7~10日。2)甲氟喹:口服750mg顿服一次。3)蒿甲醚:肌注,首剂0.2g,以后每日0.1g,连用4日。4)乙胺嘧啶+磺胺多辛:口服3片(共乙胺嘧啶75mg+磺胺多辛1.5g)1次。5)奎尼丁:静滴,基质6.25mg/kg(奎尼丁葡萄糖酸盐10mg/kg)于1~2小时滴完,继以持续静滴每分钟 基质0.0125mg/kg至血中疟原虫<1%,或能口服药后,改用口服。(3)预防复发(包括传播):伯氨喹,口服,成人3片,基质22.5mg(磷酸伯氨喹39.6mg)每日1次连用8日,恶性疟只服2~4日杀配子体防传播,因其无远期复发。 (二)对症治疗 1一般疟疾 重者酌情输液。2脑型疟疾 ①高热或昏迷:输液,酌用氢化可的松静滴,注意诊治低血糖;②抽搐:用镇静剂,如安定或氯丙嗪肌注或静滴;③脑水肿与呼吸衰竭: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静脉推注等。3黑尿热 ① 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如奎宁与伯氨喹;②如血片中仍查到疟原虫仍需抗疟药治疗时,则可改用氯喹、乙胺嘧啶或青蒿素等;③控制溶血反应:输液,可用氢化可的松静滴,碳酸氢钠口服或静滴,贫血严重者可输同型鲜血,沙尿或无尿则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有关疟疾的一些注意事项 药物预防不是100%有效 受感染蚊叮咬后1个月或以上才发生症状 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常误诊为流行性感冒 快速诊断和早期处理是重要的,特别是恶性疟,因其病死率达20% 脑囊虫病是由于食用未完全消毒杀死患有囊虫病的猪肉等形成的。 这个病与脑型疟疾无关,是囊虫病虫体寄居于脑部所致,也可存在体内各个部位,如果对脏器没有大的影响,一般无病理症状,如果影响到相应脏器,即可出现相应症状。应注意过观察,最好微创及时去除,以防后患。
脑型疟疾
这个病与脑型疟疾无关,是囊虫病虫体寄居于脑部所致,也可存在体内各个部位,如果对脏器没有大的影响,一般无病理症状,如果影响到相应脏器,即可出现相应症状。应注意过观察,最好微创及时去除,以防后患。 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传播的感染疟原虫的传染病。很早以前人们认为疟疾发病与当地的水文地理条件、池沼蒸发的湿气有关,故我国西南高发地区称疟疾叫做"瘴气"。 本病以周期性发热、贫血和脾脏种大为特征,夏秋季发病高,热带及亚热带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疟原虫有四种,其中卵型疟罕见,由其他三种引起的疟疾有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三型。 间日疟最常见,隔日发作,先有疲倦、低热、四肢和背部酸痛,病人突然感到寒冷,然后剧烈寒战,伴脸色苍白;约20~30分钟寒战停止,体温渐升,出现高热40~41C,面红耳热、口渴、烦躁,全身酸痛、脉快有力;持续2~6小时,体温骤降,大汗淋漓。两次发作之间有一个间歇期。间歇期病人感到乏力,无其他症状。 三日疟顾名思义,每三日发作一次,寒战、发热表现同间日疟。 恶性疟发热及发作均不规则,也无明显的间歇,症状重,常有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严重者侵犯脑实质,局部可有细胞浸润和坏死,临床称脑型疟疾,约占恶性疟的2%~8%。此型以儿童及非疫区人员发病多,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谵语、昏迷、抽搐,也可以引起胃肠道大出血,肾上腺出血坏死,心肌变性等危险症状,于数小时引起死亡。 对恶性疟疾要尽早发现,及时治疗,防止脑型疟疾发生。在抢救病人同时,要尽快应用抗疟药物,杀死疟原虫。疟疾流行季节对儿童及外来人口要预防给药。诊断三型疟疾还要靠血液涂片查找疟原虫,鉴别其种类。也有不同种疟原虫混合感染的。 疟疾的治疗: (一) 抗疟原虫治疗 1疟疾的治疗方案如下(1)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和不耐氯喹的恶性疟:1)氯喹:口服,基质0.6g(磷酸氯喹10.g,即4片),6~8小时后0.3g,第2、3天各1次,0.3g。2)氯喹:肌注,基质2.5mg/kg每4小时1次,或3.5mg/kg每6小时1次,总量不超过基质25mg/kg。3)氯喹:静滴,基质10mg/kg于4小时滴完,继以基质5mg/kg于2小时滴完,日2次总量不超过基质25mg/kg。4)青蒿素:口服1.0g,6~8小时后0.5g,第2、3天各1次0.5g。(2)耐氯喹恶性疟:酌选。1)奎宁:口服,硫酸奎宁0.65g(基质0.54g)日3次,连用7~10日。2)甲氟喹:口服750mg顿服一次。3)蒿甲醚:肌注,首剂0.2g,以后每日0.1g,连用4日。4)乙胺嘧啶+磺胺多辛:口服3片(共乙胺嘧啶75mg+磺胺多辛1.5g)1次。5)奎尼丁:静滴,基质6.25mg/kg(奎尼丁葡萄糖酸盐10mg/kg)于1~2小时滴完,继以持续静滴每分钟 基质0.0125mg/kg至血中疟原虫<1%,或能口服药后,改用口服。(3)预防复发(包括传播):伯氨喹,口服,成人3片,基质22.5mg(磷酸伯氨喹39.6mg)每日1次连用8日,恶性疟只服2~4日杀配子体防传播,因其无远期复发。 (二)对症治疗 1一般疟疾 重者酌情输液。2脑型疟疾 ①高热或昏迷:输液,酌用氢化可的松静滴,注意诊治低血糖;②抽搐:用镇静剂,如安定或氯丙嗪肌注或静滴;③脑水肿与呼吸衰竭: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静脉推注等。3黑尿热 ① 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如奎宁与伯氨喹;②如血片中仍查到疟原虫仍需抗疟药治疗时,则可改用氯喹、乙胺嘧啶或青蒿素等;③控制溶血反应:输液,可用氢化可的松静滴,碳酸氢钠口服或静滴,贫血严重者可输同型鲜血,沙尿或无尿则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有关疟疾的一些注意事项 药物预防不是100%有效 受感染蚊叮咬后1个月或以上才发生症状 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常误诊为流行性感冒 快速诊断和早期处理是重要的,特别是恶性疟,因其病死率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