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的治疗主要是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1. 抗生素治疗:副伤寒通常可以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青霉素类药物。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以选择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其他抗生素。 2. 支持性治疗: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支持性治疗,如液体和电解质替代、营养支持等,以帮助缓解症状和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 副伤寒的治疗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或者手术。
伤寒病注意什么
由副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伤寒和副伤寒是分别由 ( 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持续高烧,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泻等,典型的还有缓脉,玫瑰疹和精神淡漠,肝,脾轻度肿大. 副伤寒甲,乙 起病徐缓,但骤起者不少见,尤以副伤寒乙为多.开始时可先有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等,约2~3天后症状减轻,继而体温升高,伤寒样症状出现.发热常于3~4天内达高峰,波动较大,极少稽留.热程较伤寒短,毒血症状较轻,但肠道症状则较显著.皮疹出现较早,且数量多,直径大.复发与再燃多见,而肠出血,肠穿孔少见.
副伤寒
脓毒血症型:常见于体弱儿童和慢性消耗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脓毒血症症状,发病急,寒战,高热,不规则,弛张或间歇热型,热程1~3周不等,如有化脓性并发症,病程更长,常有皮疹,肝,脾肿大,并可出现黄疸,半数以上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下述迁延性化脓性并发症:①常在肋软骨,肋骨,锁骨以及膝,踝,足,指,腰椎,骶骨等关节发生病变,继而出现局限性脓肿,脓肿仅呈轻度红肿,于数周内穿破形成窦道,或波及邻近骨质导致骨髓炎,也有持续数月而不破者,故外表极似结核性感染,但抽取脓液培养可发现副伤寒丙杆菌,②肺部感染及肺部化脓病灶,多数患者伴有支气管炎,肺炎,胸膜渗液,脓胸等,有时痰液培养可检出此菌,③化脓性脑膜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肾盂肾炎等亦偶有发生,此类并发症需较长时间治疗。 乙 起病缓慢,但骤起者亦不少见,开始时可先有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等,约2~3天后症状减轻,继而体温升高,伤寒样症状出现,亦有胃肠炎症状显著,并且持续较久者,以副伤寒乙多见,曾被称为“胃肠炎型副伤寒”,发热常于3~4天内达高峰,波动较大,稽留热型少见,热程较短(副伤寒甲平均3周,副伤寒乙2周),毒血症状较轻,但肠道症状则较显著,可出现相对缓脉与肝,脾肿大,与伤寒相同,皮疹常较早出现,可遍布全身且较伤寒皮疹稍大而色较深(副伤寒甲),但有时呈丘疹状(副伤寒乙),复发与再燃在副伤寒甲,乙均较常见,尤以副伤寒甲为多,肠出血,肠穿孔均较少见,病死率较低。
副伤寒
你好,根据你提供的信息,副伤寒是由副伤寒甲乙丙,三种沙门杆菌感染引起的。一般是急性的肠道传染病。夏秋季最多,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以食物传播较为常见。建议和指导得了这个病之后一般,表现有发热,头痛,腹痛,腹泻,呕吐等。一般来说,做血常规肥大反应,顺便培养尿培养骨髓培养可以确诊。需要用抗菌药物和对症支持治疗就可以达到治愈。 1.高热高热持续不退,多数(50%~75%)呈稽留热型,少数呈弛张热型或不规则热型,持续约10~14天。 2.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较前更为明显,舌尖与舌缘的舌质红,苔厚腻(即所谓伤寒舌),腹部不适,腹胀,多有便秘,少数则以腹泻为主。由于肠道病多在回肠末段与回盲部,右下腹可有轻度压痛。 3.神经系统症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是由于伤寒杆菌内毒素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所致。患者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可有谵妄,昏迷或出现脑膜刺激征(虚性脑膜炎)。此等神经系统症状多随体温下降至逐渐恢复。 4.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20%~73%)或有时出现重脉是本病的临床特征之一,但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时,相对缓脉不明显。 5.脾肿大病程第6天开始,在左季肋下常可触及腺肿大(60%~80%),质软或伴压痛。少数患者肝脏亦可肿大(30%~40%),质软或伴压痛,重者出现黄疸,肝功能有明显异常者,提示中毒性肝炎存在。 临床表现常难以与伤寒鉴别,较突出的区别有:①潜伏期稍短,一般为1~10天;②发病急起的较多,尤其是副伤寒乙和丙,常先有急性胃肠炎症状,2~3天后症状减轻,出现发热等伤寒的临床表现;③病程平均1~3周,明显的发热可持续数日,但热型不如伤寒典型,头痛,全身不适常见,玫瑰疹少,肠道并发症少;④副伤寒丙临床除伤寒型外,还有急性胃肠炎及败血症(见"沙门菌感染")。 脓毒血症型:常见于体弱儿童和慢性消耗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脓毒血症症状,发病急,寒战,高热,不规则,弛张或间歇热型,热程1~3周不等,如有化脓性并发症,病程更长,常有皮疹,肝,脾肿大,并可出现黄疸,半数以上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下述迁延性化脓性并发症:①常在肋软骨,肋骨,锁骨以及膝,踝,足,指,腰椎,骶骨等关节发生病变,继而出现局限性脓肿,脓肿仅呈轻度红肿,于数周内穿破形成窦道,或波及邻近骨质导致骨髓炎,也有持续数月而不破者,故外表极似结核性感染,但抽取脓液培养可发现副伤寒丙杆菌,②肺部感染及肺部化脓病灶,多数患者伴有支气管炎,肺炎,胸膜渗液,脓胸等,有时痰液培养可检出此菌,③化脓性脑膜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肾盂肾炎等亦偶有发生,此类并发症需较长时间治疗。 1.伤寒型 症状与副伤寒甲、乙大致相似,但较易出现肝功异常。 2.胃肠炎型 以胃肠炎症状为主,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病程短。 3.脓毒血症型 常见于体弱儿童和慢性消耗疾病患者。发病急、寒战、高热、热型不规型,热程1~3周不等。常有皮疹、肝脾肿大、并可出现黄疸。半数以上病人可出现胸膜炎、脓胸、关节及骨的局限性脓肿、脑膜炎、心包炎、心内膜炎、肾盂炎等迁徙性化脓性并发症,此类并发症极顽固,治疗期长且困难。 乙 起病缓慢,但骤起者亦不少见,开始时可先有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等,约2~3天后症状减轻,继而体温升高,伤寒样症状出现,亦有胃肠炎症状显著,并且持续较久者,以副伤寒乙多见,曾被称为“胃肠炎型副伤寒”,发热常于3~4天内达高峰,波动较大,稽留热型少见,热程较短(副伤寒甲平均3周,副伤寒乙2周),毒血症状较轻,但肠道症状则较显著,可出现相对缓脉与肝,脾肿大,与伤寒相同,皮疹常较早出现,可遍布全身且较伤寒皮疹稍大而色较深(副伤寒甲),但有时呈丘疹状(副伤寒乙),复发与再燃在副伤寒甲,乙均较常见,尤以副伤寒甲为多,肠出血,肠穿孔均较少见,病死率较低。
伤寒副伤寒甲联合疫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随时观察体温,脉搏,血压以及腹胀,大便性状等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并发症,给易消化,少渣,低脂饮食,恢复期进软食,补充多种维生素.不宜用退热剂.2.抗生素常用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氯霉素,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对于耐药伤寒的治疗,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新一代喹诺酮类,后者疗效更好.疗程14~21天.3.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严重毒血症及中毒性心肌炎时可小剂量应用,不宜超过1周,以防肠出血,肠穿孔.4.并发症处理肠出血时需禁食,应用止血剂,必要时输血,肠穿孔者应予禁食,胃肠减压或手术治疗.预防1.住院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15天或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可出院.2.定期检查饮食业及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对慢性带菌者应进行治疗和监督管理.一般使用抗生素1~2周,长期顽固带菌者2~4周,无效者应调离工作.3.加强粪便,水源管理,消灭苍蝇. 生活护理: 不吃生水及不洁食物.4.1岁以后开始预防接种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疫苗. (一)副伤寒甲,乙 起病徐缓,但骤起者不少见,尤以副伤寒乙为多.开始时可先有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等,约2~3天后症状减轻,继而体温升高,伤寒样症状出现.发热常于3~4天内达高峰,波动较大,极少稽留.热程较伤寒短,毒血症状较轻,但肠道症状则较显著.皮疹出现较早,且数量多,直径大.复发与再燃多见,而肠出血,肠穿孔少见.
副伤寒多长时间能好?
你好,对于副伤寒这种病,主要通过副伤寒杆菌污染食物传播。如果机体的免疫力低下,胃酸过低,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有可能引起副伤寒发病。在临床上会出现高热,腹胀,腹部不适,便秘或腹泻等,还会出现肝脾大等。如果出现这种疾病,应该到正规的传染病医院去诊治,可以用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治疗。这种病一般预后良好,要想完全痊愈,可能需要一个月左右。祝你身体健康。 副伤寒是需要重视的,开始时可先有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症状如腹痛、呕吐、拉肚子等,约2~3天后症状减轻,继而体温升高,伤寒是需要重视的,样症状出现。发热常于3~4天内达高峰,波动较大,极少稽留。热程较伤寒是需要重视的,短,毒血症状较轻,但肠道症状则较显著。
副伤寒怎么办?
你好,副伤寒主要是由于甲乙丙三种沙门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的胃肠道炎症,会引起腹泻发热等症状,但是伤寒只有伤寒杆菌感染引起的,会导致特殊的面容,玫瑰疹,发热等情况。建议和指导,首先需要明确是哪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然后再考虑给予药物治疗,如果是副伤寒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就可以(可以选择喹诺酮类的药物,比如左氧氟沙星),另外还需要给予支持性治疗,比如补充液体,退热治疗。 副伤寒是需要重视的,开始时可先有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呕吐、拉肚子等,约2~3天后症状减轻,继而体温升高,伤寒是需要重视的,样症状出现。发热常于3~4天内达高峰,波动较大,极少稽留。热程较伤寒是需要重视的,短,毒血症状较轻,但肠道症状则较显著。
副伤寒的症状疗程?
你好,病情分析:副伤寒疗程要多久要看病情的长短及严重程度。胃酸过低、重度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也是造成发病的因素。有副伤寒的人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家中以及周围有伤寒病人时,要避免被传染。对可能污染的物品要及时消毒。意见建议:建议去医院检查治疗及诊治。祝您健康。 症状有很多的,比如腹痛、呕吐、腹泻等,约2~3天后症状减轻,继而体温升高,伤寒样症状出现。发热常于3~4天内达高峰,波动较大,极少稽留。热程较伤寒短,毒血症状较轻,但肠道症状则较显著。皮疹出现较早,且数量多,直径大。复发与再燃多见,而肠出血、肠穿孔少见。建议去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
副伤寒多久能痊愈?
副伤寒是需要重视的,开始时可先有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症状如腹痛、呕吐、拉肚子等,约2~3天后症状减轻,继而体温升高,伤寒是需要重视的,样症状出现,发热常于3~4天内达高峰,波动较大,极少稽留,热程较伤寒是需要重视的,短毒血症状较轻,但肠道症状则较显著。
副伤寒如何调理
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造成的一种传染病,此菌在菌体裂解时可释放强烈的内毒素对本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较重要的作用以少量内毒素注射于人或家兔静脉内可引起寒战发热不适和白细胞减少这些现象和伤寒病人的表现极相类似伤寒杆菌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均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但这些并非保护性抗体 副伤寒起病徐缓,但骤起者不少见,尤以副伤寒乙为多。开始时可先有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等,约2~3天后症状减轻,继而体温升高,伤寒样症状出现。发热常于3~4天内达高峰,波动较大,极少稽留。热程较伤寒短,毒血症状较轻,但肠道症状则较显著。皮疹出现较早,且数量多,直径大。复发与再燃多见,而肠出血、肠穿孔少见。
副伤寒怎么治?
副伤寒是需要重视的,开始时可先有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腹痛等,约2~3天后症状减轻,继而体温升高,伤寒是需要重视的,样症状出现。发热常于3~4天内达高峰,波动较大,极少稽留。热程较伤寒是需要重视的,短,毒血症状较轻,但肠道症状则较显著。皮肤发疹出现较早,且数量相对较多,直径大。复发与再燃多见,而肠出血、肠穿孔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