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的描述,您可能患有药物过敏。药物过敏是一种严重的反应,需要及时停止使用过敏药物,并进行对症治疗。如果情况严重,请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以下是您可以采取的措施: 1. 立即停用过敏药物。 2. 对症治疗:根据您的症状,您可能需要服用抗组胺药、皮肤炎症药等来缓解症状。 3. 必要时去医院就诊:如果您的症状严重或不明显,请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治疗。 另外,建议您在使用任何新药物之前,都应先咨询医生,并且一定要做皮肤试验,以避免再次发生过敏反应。
肛门尖锐湿疣的治疗医院哪家好
急性泛发型发疹性脓疱病。皮疹常开始于面部及皱褶部位,以后泛发。为针尖大到半米粒大浅表非毛囊性无菌脓疱,散在、密集,急性发病。烧灼感或痒感。停药几天后消退,呈大片脱屑。重者脓疱可融合成脓湖。可伴有发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低钙血症、肾衰竭等全身症状,偶有淤斑、紫癜、多形红斑样靶形发疹、血管炎样疹、水疱、面部水肿及黏液糜烂。在临床上,对骤然发生于治疗过程中的全身性、对称型分布的皮疹要有警觉,询问用药史,特别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以及隐蔽形式出现的药物过敏。熟知各种类型的药物过敏特点,排除类似的内科和皮肤科疾病。一般药疹的颜色较鲜艳,痒感重。通常药疹在停用致敏药物后很快好转和消退。 对于轻型药疹可局部止痒,吸附糜烂面,保持清洁,迅速愈合即可,对于重症药疹,最好采用干燥暴露疗法(红外线灯罩下进行)或局部雷夫奴尔湿敷或外涂PC霜,空气消毒,使用无菌床单及被褥。.在治疗疾病时,首先追问药物过敏史,或容易引起药疹的药物不要滥用。注意药疹的前驱症状,如发热、瘙痒、轻度红斑、胸闷、气喘、全身不适等症状,及早发现,及时停药,避免严重反应的发生。青霉素、破伤风抗毒素、普鲁卡因应用前必须做皮试,而且准备好一切急救所必备的药品及措施。 由外用药引起,局部接触敏感,发生湿疹样皮炎后,在内服或注射同一类药物,可发生全身湿疹样皮损。病程常在一个月以上。皮疹形态如湿疹样,以露出部位较为严重,但远离暴露日光部位亦可发生。停用药物后,反应可持续数周。当再次用药后,加上光线照射皮肤,可在48小时内激起湿疹样反应。分光毒性和光敏性两种。皮损在临床上和病理上极似扁平苔藓,紫红色丘疹,有或无口腔侵犯。皮损广泛,侵及躯干四肢。鳞屑明显,伴有湿疹样变,愈合后留有明显色素沉着,停药后皮损逐渐消退,也有部分呈慢性,持续很长时间。临床主要表现为针头大至豆大或更大的出血性紫斑,皮疹变平或稍隆起。这种发疹可以有血小板减少,或由血管的损伤引起 轻症者给予应用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及钙剂。重症者加用糖皮质激素。特别严重的药疹,及早采用各种措施。①大剂量的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用甲泼尼龙,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必要时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②注射用免疫球蛋白,一般连用3~5天。③血浆置换。对伴黏膜损坏者要积极保护黏膜,尤其是眼结合膜,防止角膜浑浊及黏膜的粘连,小儿要注意龟头及包皮的糜烂,造成包皮狭窄。每日可用3%硼酸水清洗或皮质类固醇类眼药滴眼,口腔注意清洁,经常漱口,可选用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好发于小血管,其炎症范围可以从轻度的细胞浸润到急性坏死,严重者可侵犯许多器官的血管,包括皮肤和肾。皮肤损害表现为紫癜、淤斑、结节、坏死,亦有呈结节性多动脉炎样病变。全身性的表现为发热、关节痛、水肿、蛋白尿、血尿或肾衰竭,很少发生肌炎、冠状动脉炎、肺炎和胃肠出血。毛囊性丘疹、脓疱,损害类似于寻常痤疮。发展缓慢,常于服药后1~2月以上发生。病程慢性,停药后可拖延数月。药疹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除固定型药疹具有特征性表现外,多数药疹不易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同样症状相区别,必须根据病史及发展过程加以综合分析而做出判断。
药疹是什么样的
药疹根据形态可以分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疹型、多形红斑型、固定型、荨麻疹型、血管炎型、光敏型、血清病样型等,临床以发疹型、固定型、荨麻疹型和多形红斑型多见。皮疹有大面积糜烂、渗液时,注意环境清洁。对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有大片创面者,应严格执行隔离消毒措施。 药疹的类型可分为很多种,不同类型的药疹所表现出的症状也有所 不同,生活中比较多见的药疹是固定性药疹以及荨麻疹型药疹,最好到医 院诊断一下看具体是哪种类型的药疹,以便对症治疗。 头部脖子身上都有红色的疹子样的红疙瘩。 药疹的症状多样,表现复杂,但都有明确的用药史和经过一定的潜伏期.主要症状是皮疹,在出疹前有发热,头痛,大便干结等前驱症状.皮疹类型多样,除固定型皮疹外,还有发病突然,皮疹对称,泛发,颜色鲜艳,瘙痒的特点. 按中医辨证,如皮疹以红斑,丘疹,风团为主,来势急,分布疏散或紧密,上半身多,皮肤鲜红瘙痒,伴发热,恶寒,口渴,大便干结,是风盛热毒证.如果见皮肤肿胀,潮红,有水疱,糜烂,渗液,病势较重,皮损容易擦破,分布广泛,又痒又痛,伴胸闷,食欲不振,是热毒挟湿证.见皮肤或粘膜起红斑,或针尖大小瘀点,色泽鲜艳,压之不退色,皮肤鲜红疼痛,灼热瘙痒,甚至口腔,外阴糜烂疼痛,伴发热,口干,便秘,是血热入营证.如果严重药疹后期,见皮肤潮红,大片脱皮,粘膜剥脱,伴精神委靡,口干唇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结,是气阴两伤证. 用药后引起皮肤粘膜过敏反应,称为药物性皮炎,简称“药疹”.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固定性药疹,为单个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边缘清晰的圆型红斑或水疮,停药后一周可消失,愈后留有色素沉着,1~2个月后消失. (2)麻疹,猩红热样药疹.呈红色细小斑疹和斑丘疹样散在分布,停药后2~10天后可逐渐消退. (3)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初发时似湿疹,猩红热样皮疹, 逐渐加重,全身皮肤红肿,渗液,皲裂,皮肤似“桦树皮”样,反复剥脱,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出现“药疹”时,应立即停用致过敏的药物,轻则只要多饮水,以加速药物的排泄;必要时,服苯海拉明,赛庚定,非那根等抗过敏药物;重则住院治疗.当明确某种药物过敏后,应记住药名,以后不能再使用
小儿药疹的症状?
剥脱性皮炎是药疹的主要表现之一,常由于药疹病人未及时停止致敏药物和适当处理,致使病情发展,皮疹融合而成为剥脱性皮炎,严重甚至可造成死亡。皮炎类药疹。药疹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药疹的主要临床表现还包括皮炎类药疹,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小水疱、渗出、糜烂、结痂性皮疹。发疹性药疹。发疹性药疹也是药疹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表现为麻疹或猩红热样红斑,发病突然,常伴有畏寒、高热。
药疹的危害
药疹的临床表现常见的有固定性药疹、荨麻疹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等。患者一旦发生了药疹,必须立即停止使用致敏药物,暂无法确定是哪种药物致敏时,应停用一切可疑的药物。 药疹早期如能及时停用致敏药并采取积极措施,多数预后良好,切忌在出现过敏反应后仍继续用药。有明显家庭史及个人过敏史者,在就医时应向医生讲明,以便在使用药物时慎重选择,避免再一次出现药疹。 患者发生药疹后,过敏者在饮食上应清淡,忌食鱼虾,多饮水,以便加速致敏药物的排泄。 你好!绝大部分药疹并不碍大事,只要停止继续用药皮疹很快就可消退。但是,药疹中也有可危及生命的重症类型,如判断有错,未及时治疗,其后果非常严重。其中一种中毒性上皮坏死溶解,特点是皮肤斑疹并不明显,类似大面积烫伤,有落屑,外表看似乎皮肤很健康,但用手指轻轻搓擦,表皮即可大面积剥脱。还有一种渗出性多形红斑综合征,表现为皮肤呈大泡型红斑,也可累及眼、口、生殖器黏膜,重症可致盲,甚至危及生命。这两种类型均伴有高热,比较严重,所以出现了药疹还是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 药疹是药物过敏引起的,所以只有自己回想一下之前曾经吃过什么药,通常解热镇痛和消炎药比较容易引起药疹,发现过敏的药物后今后就要注意不能再服用含有该成分的药了,发病后应该立即停药,如果症状一直不能缓解,一定要及时就医。 药疹亦名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使用栓剂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它系统。药物既有治病的效用,又可能引起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反应,统称为药物反应,药疹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是药物引起的过敏性皮疹,一般在1到2天会逐步好转,严重的话可口服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物。或者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你这是过敏造成的,建议口服扑尔敏或盐酸西替利嗪,多喝水,注意卫生,勤换内衣,慢慢就会好的,祝早日康复
药疹什么样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的反应。临床表现为弥漫性鲜红色斑或半米粒大至豆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形态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病突然,及时的治疗是关键 药疹有何症状。 1.荨麻疹型药疹:这类药疹一般由血清制品、痢特灵、青霉素等药物引起。在临床表现上与急性荨麻疹较为相像,但是这类荨麻疹一般发病时间较长,同时还有可能伴随其它疾病的出现。 2.湿疹型荨麻疹:也是如荨麻疹型药疹一样,经常服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等药物会引发接触性皮炎,令皮肤更加敏感。通常这类药疹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以及水疱,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丘疹或者是水疱会融合成片,继而扩散至全身,并且引发糜烂、渗出、脱屑等症状。 3.固定型药疹:这类药疹多由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巴比妥类药物引发。并且在发病时出现皮损,皮损多见于口唇、口周、龟头等处,其形状为圆形或者是类圆形,颜色通常呈水肿性暗紫或者是红色。在病发时候会有轻微的瘙痒,随着病情的严重,其疼痛也会随之加剧。 用药后引起皮肤粘膜过敏反应,称为药物性皮炎,简称“药疹”.常见的有如下几种:(1)固定性药疹,为单个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边缘清晰的圆型红斑或水疮,停药后一周可消失,愈后留有色素沉着,1~2个月后消失. (2)麻疹,猩红热样药疹.呈红色细小斑疹和斑丘疹样散在分布,停药后2~10天后可逐渐消退. (3)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初发时似湿疹,猩红热样皮疹, 逐渐加重,全身皮肤红肿,渗液,皲裂,皮肤似“桦树皮”样,反复剥脱,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出现“药疹”时,应立即停用致过敏的药物,轻则只要多饮水,以加速药物的排泄;必要时,服苯海拉明,赛庚定,非那根等抗过敏药物;重则住院治疗.当明确某种药物过敏后,应记住药名,以后不能再使用 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无论通过任何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和(或)粘膜损害的不良反应,可能由第Ⅳ型变态反应所引起的轻型药疹,谓之麻疹样红斑型药疹。为皮肤科急诊中常见的病种。
药疹严重么?
建议口服扑尔敏,外用炉甘石洗剂观察,一般大多5-7天痊愈 患者注意不要自己随便用药和使用偏方治疗,避免就不更加严重,早期到正规发医院就诊治疗,在专家专业医生的嘱咐下用药治疗,有助疾病早日恢复健康,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的反应。 药疹亦名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使用栓剂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它系统。药物既有治病的效用,又可能引起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反应,统称药物反应,药疹仅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药疹的临床表现常见的有固定性药疹、荨麻疹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等。患者一旦发生了药疹,必须立即停止使用致敏药物,暂无法确定是哪种药物致敏时,应停用一切可疑的药物。 如果是轻型药疹,一般给予口服抗组胺药如扑尔敏、维生素C等,必要时给予强的松治疗,待皮疹消退后可逐渐减量停药;如是固定性药疹,发现有糜烂及渗液时,可用0.1%利凡诺溶液湿敷,以消除局部水肿,一般应请医护人员处理;如是重型药疹,必须尽快送医院急诊。 药疹早期如能及时停用致敏药并采取积极措施,多数预后良好,切忌在出现过敏反应后仍继续用药。有明显家庭史及个人过敏史者,在就医时应向医生讲明,以便在使用药物时慎重选择,避免再一次出现药疹。 患者发生药疹后,过敏者在饮食上应清淡,忌食鱼虾,多饮水,以便加速致敏药物的排泄。
药疹多长时间能消退
药疹可能需要一周左右逐渐恢复,具体内容恢复的时间与自身修复能力、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 药疹是指通过口服药物、注射药物、吸入药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对患者皮肤和黏膜造成的炎性损伤。患者身体状况良好,修复能力强,药疹范围较小,程度较轻,药疹可在两三天左右逐渐消退。体质较差的患者,合并多种疾病,服用过量药物,出现广泛的药疹。皮肤明显发红、瘙痒、疼痛,药疹可能会缓慢消退,个别患者可能需要1到2周或更长时间自行消退。在皮肤出现药疹的情况下,如有必要,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和扑尔敏,与维生素C和钙结合,可以促进皮疹迅速消失。 建议患者多喝水,注意休息,增加锻炼,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 你好,考虑与过敏有关,因为接触容易导致过敏的物质,导致皮肤发生应激性炎症病变,所以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确诊,系统治疗,到医院做过敏源检测。容易导致过敏的物质避免接触,可以做脱敏实验,配合抗过敏,抗组胺的药物,可以口服氯雷他定片,皮肤病血毒丸,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可以有效改善。 患者的病症是不同的,患者要早期的进行治疗,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的反应。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皮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非常复杂,大致可以分为:药物过量,不耐受,特发性,副作用,继发作用和过敏反应等 只要您耐心进行治疗,相信会有消退的一天,建议您: 1.在治疗疾病时,首先追问药物过敏史,或容易引起药疹的药物不要滥用。 2.引起过敏的药物要明显的写在病历上,以引起依医生的注意。并劝告病人避用该药或含有该药的一些成药和化学结构式相关而可可易引起交叉反应的药物。 3.注意药疹的前驱症状,如发热、瘙痒、轻度红斑、胸闷、气喘、全身不适等症状,及早发现,及时停药,避免严重反应的发生。 4.任何药物在应用前必须做皮试,而且准备好一切急救所必备的药品及措施。 药疹的症状有的较轻微、有的较重,另外每个人的自身素质也不大一样,对药物的吸收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说药疹多久才能好,还要看实际情况而进行决定。患者应该多引发水并加速药物自体内的顺畅排出。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进行抢救,应及时进行治疗。所以广大患者,患有药疹以后要及时的发现、早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您这是疾病的恢复期,您不要担心的,我估计再过几天就好了。您可以用炉甘石混悬剂涂抹为好,每天多涂抹几次为好,不要吃辛辣的食物
药疹诊断依据
药疹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为弥漫性鲜红色斑或半米粒大至豆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形态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病突然,常伴有畏寒、高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半数以上病例在停药后2周完全消退。如未及时停药,可能发展成剥脱性皮炎,则预后不良。 您好,药疹的特点是先有局部瘙痒,继而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斑,颜色为鲜红或紫红色,具水肿性,发作愈频色素愈深,愈后可见遗留色素沉着。此皮疹与其他疹状明显的区别在于,每次服同样药物后常在同一部位发生。一般地说,固定性药疹好发于外生殖器、口唇和手背等处。此类型的药疹大多情况下都是由于使用了镇痛、解热类的药物,以及巴比妥类药物所引发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用药的选择,如果一种药物会对自身引发过敏,那么一定不要再使用。 您好,药疹的临床表现常见的有固定性药疹、荨麻疹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等。患者一旦发生了药疹,必须立即停止使用致敏药物,暂无法确定是哪种药物致敏时,应停用一切可疑的药物。药疹早期如能及时停用致敏药并采取积极措施,多数预后良好,切忌在出现过敏反应后仍继续用药。有明显家庭史及个人过敏史者,在就医时应向医生讲明,以便在使用药物时慎重选择,避免再一次出现药疹。患者发生药疹后,过敏者在饮食上应清淡,忌食鱼虾,多饮水,以便加速致敏药物的排泄。 药疹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是由于服用一些易致敏的药物引起,还有就是你的女儿身体是敏感体质,药疹上分了很多型,可以出现荨麻疹,麻疹,猩红热,脓疱等! 做好是先停止服用任何抗生素,到医院做个药敏试验来看!要是药疹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来治疗1停止任何可疑的药物2及早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3坚持支持治疗(血容量不足要输血,有休克要抗休克治疗)4防止药物的交叉感染! 不要担心,因为药品进入如人体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肠胃内进行分解和吸收,所以消退的有些慢,不要过分担心。只要停药了就好,饮食上要保持口感清淡,多喝水。
药疹怎么治疗
药疹的治疗 (一)病因治疗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鼓励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对由重金属如砒、金等引起的药疹,要给与络合剂,如二巯基丙醇(BAL)等使之与重金属离子络合后从尿中排出。BAL用法为第1~2日肌内注射3mg/kg,每4h一次,第3天改为每6h一次,以后10天内每日2次。 (二)对症及支持疗法 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留院观察时,须加强护理,加强支持疗法,严防或治疗继发感染,避免再次发生交叉过敏性反应。 1.抗休克与供氧 对伴发过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争,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喉头水肿已堵塞呼吸道时,可考虑气管切开。 2.激素 对Steveus-Johson综合征、TEN、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者,及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用量应足以控制临床症状为准。一般用量为相当于强的松60~100mg/d的剂量。不能口服时,以琥拍酸氢化可的松200~400mg或氟美松5~10mg,加在5%~10%葡萄糖500~1000ml,静脉点滴,8h内输完。待病情稳定后可改口服。症状控制后应尽快减量至停药。 3.抗组胺药 选H1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每次50mg,每日3次或20mg肌注,每日3次等,对皮肢瘙痒与水肿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注意胶体或蛋白质的输入量,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5.预防及治疗感染对大面积表皮脱落者应按烧伤对待,要求无菌性操作,包括房屋、床单等的无菌消毒。要及时进行皮肤损害与血液的细菌培养(包括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均须投以与致敏药物结构无关的全身性抗生素。 6.伴发其他脏器损害的处理 如伴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等则按血液病常规处理。对伴有心、肝、肾等方面的受累时亦应按内科常规处理。 7.粘膜损害的处理 可用3%硼酸水清洗结膜,皮质类固醇眼药滴眼每3h一次。解膜受累时要用抗生素眼药膏予以保护。要注意保护口腔粘膜损害的清洁,用2%碳酸氢钠或1%~2%H2O2漱口,必要时应请眼科或口腔科医师共同处理。 8.皮肤损害的局部治疗 选用无刺激、具保护性并有一定收敛作用的药物,根据损害的特点进行治疗。肿胀明显或渗液性损害,可用生理盐水或次醋醋铝液1:20~1:40进行开放性湿敷,每次20min,若已连续6次后,须停用至少0.5h,才能再次应用。渗出一旦停止,即可改用0.5%~1%氢化可的松霜,或硼锌糊,或30%氧化锌油。对TEN大面积大疱及糜烂面的治疗,以保持局部干燥为宜。可将全身皮肤暴露在无菌布罩内,用40W灯泡数个烘烤,以促进创面干燥。然后用1%龙胆紫或硝酸银(0.2%)涂面糜烂部位。 (三)对轻型药疹的治疗 一般于停药后2~7天皮损即可消退。若全身症状明显时,可口服相当于强的松20~40mg/d,皮疹消退后即可停药或减量。有继发感染时给与全身性抗生素治疗。局部可用单纯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止痒消炎,有糜烂渗液时可用湿敷。 固定型药疹是最常见的一型。常由磺胺制剂、解热止痛剂或巴比妥类等药引起。皮疹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色斑,直径约1~2或3~4cm。常为一个,偶可数个,边界清楚,重者其上发生大疱。停药后约1周余红斑消退,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经久不退。如再服该药,常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在原药疹处发痒,继即出现同样皮疹,并向周围扩大,以致中央色深,边缘潮红。也可发生水疱。复发时他处也可出现新的皮疹。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皮疹数目也可增加。损害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较多见于口唇、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手足背及躯干也常发生,可单发或凤时累及数外。发生于皱襞粘膜处易糜烂,产生痛感。一般经7~10日可消退,若已溃烂则愈合较慢。重者可伴发热。 药疹是一种过敏反应,是指少数人使用或接触某些药物后,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性反应,治疗的话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鼓励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治疗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根据病情来治疗,这样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药疹,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粘膜炎症的反应。药物性皮炎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皮炎,但最常见的有碘胺类药、解热镇痛药、安眠药类以及青霉素、链霉素等。 1、有用药的病史,包括内服、注射、吸入、滴入、口含、漱口、灌肠、栓剂、外用等。初次用药潜伏期长,一般7—10天才发病。如病人过去用药时就已过敏,复发病例中用药后1—2天即可发病,最短者为几分钟。 2、由外用药物引起者,全身症状不明显。药疹的症状,往往有轻重不一的全身症状,如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畏寒或发热(这种“药物热”的热度高低不等),部分病例伴有内脏(如肝脏、肾脏)损害。 药疹是一种过敏反应,是指少数人使用或接触某些药物后,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性反应,治疗的话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鼓励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治疗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根据病情来治疗,这样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您好,药物过敏问题建议可以相关药物,比较有帮助的作用,药物过敏立即停用过敏药物,对症治疗,必要时去医院就诊,祝您早日康复!建议患者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尽量到正规的皮肤病医院检查治疗。最后,祝您健康。 您好,药疹大多是由于身体为过敏性体质所引发的,因此不仅要及时接受治疗还要做好生活中的护理,尤其要多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发病之后要立即停药并且多喝水,从而有效使毒素排出体内。 药疹的临床表现常见的有固定性药疹、荨麻疹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等。患者一旦发生了药疹,必须立即停止使用致敏药物,暂无法确定是哪种药物致敏时,应停用一切可疑的药物。 如果是轻型药疹,一般给予口服抗组胺药如扑尔敏、维生素C等,必要时给予强的松治疗,待皮疹消退后可逐渐减量停药;如是固定性药疹,发现有糜烂及渗液时,可用0.1%利凡诺溶液湿敷,以消除局部水肿,一般应请医护人员处理;如是重型药疹,必须尽快送医院急诊。 药疹早期如能及时停用致敏药并采取积极措施,多数预后良好,切忌在出现过敏反应后仍继续用药。有明显家庭史及个人过敏史者,在就医时应向医生讲明,以便在使用药物时慎重选择,避免再一次出现药疹。 患者发生药疹后,过敏者在饮食上应清淡,忌食鱼虾,多饮水,以便加速致敏药物的排泄。 药疹患者完全脱敏后,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要时时记住自己对哪种药物过敏,以后不管在哪里就诊或自我用药,都要避免再次使用这种药物;如实在需要用,必须再次做过敏试验,或做脱敏注射,并在医院进行观察。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您所描述的症状很可能与过敏有关系,建议您选择正规医院详细检查过敏原后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我院针对本病主要采用 :1.国内较先进的德国BICOM百康2000型生物共振过敏治疗系统帮助您检测过敏源,可以检测500种左右的过敏物质。有食物类,添加剂类,吸入类,花粉类,接触性物质和化学类。也可治疗一些有变态反应引起的皮肤病。无痛,无创,无副作用,治愈率和有效率高。2.中西结合方法3.抗过敏治疗或者进行脱敏针治疗。 注意:1.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和海鲜;2.避免太烫的水洗澡;3.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皮损面积扩大,或引起继发感染。 感谢您对我院的支持及信任,我院是北京市最大一家皮肤病专科医院,如果有什么疑问请您拨打我院健康咨询热线010-64888999进行咨询。祝您及您的家人健康快乐!
起药疹怎么办
药疹的治疗 (一)病因治疗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鼓励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对由重金属如砒、金等引起的药疹,要给与络合剂,如二巯基丙醇(BAL)等使之与重金属离子络合后从尿中排出。BAL用法为第1~2日肌内注射3mg/kg,每4h一次,第3天改为每6h一次,以后10天内每日2次。 (二)对症及支持疗法 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留院观察时,须加强护理,加强支持疗法,严防或治疗继发感染,避免再次发生交叉过敏性反应。 1.抗休克与供氧 对伴发过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争,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喉头水肿已堵塞呼吸道时,可考虑气管切开。 2.激素 对Steveus-Johson综合征、TEN、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者,及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用量应足以控制临床症状为准。一般用量为相当于强的松60~100mg/d的剂量。不能口服时,以琥拍酸氢化可的松200~400mg或氟美松5~10mg,加在5%~10%葡萄糖500~1000ml,静脉点滴,8h内输完。待病情稳定后可改口服。症状控制后应尽快减量至停药。 3.抗组胺药 选H1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每次50mg,每日3次或20mg肌注,每日3次等,对皮肢瘙痒与水肿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注意胶体或蛋白质的输入量,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5.预防及治疗感染对大面积表皮脱落者应按烧伤对待,要求无菌性操作,包括房屋、床单等的无菌消毒。要及时进行皮肤损害与血液的细菌培养(包括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均须投以与致敏药物结构无关的全身性抗生素。 6.伴发其他脏器损害的处理 如伴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等则按血液病常规处理。对伴有心、肝、肾等方面的受累时亦应按内科常规处理。 7.粘膜损害的处理 可用3%硼酸水清洗结膜,皮质类固醇眼药滴眼每3h一次。解膜受累时要用抗生素眼药膏予以保护。要注意保护口腔粘膜损害的清洁,用2%碳酸氢钠或1%~2%H2O2漱口,必要时应请眼科或口腔科医师共同处理。 8.皮肤损害的局部治疗 选用无刺激、具保护性并有一定收敛作用的药物,根据损害的特点进行治疗。肿胀明显或渗液性损害,可用生理盐水或次醋醋铝液1:20~1:40进行开放性湿敷,每次20min,若已连续6次后,须停用至少0.5h,才能再次应用。渗出一旦停止,即可改用0.5%~1%氢化可的松霜,或硼锌糊,或30%氧化锌油。对TEN大面积大疱及糜烂面的治疗,以保持局部干燥为宜。可将全身皮肤暴露在无菌布罩内,用40W灯泡数个烘烤,以促进创面干燥。然后用1%龙胆紫或硝酸银(0.2%)涂面糜烂部位。 (三)对轻型药疹的治疗 一般于停药后2~7天皮损即可消退。若全身症状明显时,可口服相当于强的松20~40mg/d,皮疹消退后即可停药或减量。有继发感染时给与全身性抗生素治疗。局部可用单纯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止痒消炎,有糜烂渗液时可用湿敷。 药疹是一种过敏性反应,一是到医院去诊断一下,采用相适应的解药或输液解毒;二是如果不严重的话,停服过敏的药,七天就会好了,但请记住以后不要再服这种药了。 药疹如不及时采取治疗的话,将会越来越严重,建议您: 1.在治疗疾病时,首先追问药物过敏史,或容易引起药疹的药物不要滥用。 2.引起过敏的药物要明显的写在病历上,以引起依医生的注意。并劝告病人避用该药或含有该药的一些成药和化学结构式相关而可可易引起交叉反应的药物。 3.注意药疹的前驱症状,如发热、瘙痒、轻度红斑、胸闷、气喘、全身不适等症状,及早发现,及时停药,避免严重反应的发生。 4.任何药物在应用前必须做皮试,而且准备好一切急救所必备的药品及措施。 固定型药疹是最常见的一型。常由磺胺制剂、解热止痛剂或巴比妥类等药引起。皮疹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色斑,直径约1~2或3~4cm。常为一个,偶可数个,边界清楚,重者其上发生大疱。停药后约1周余红斑消退,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经久不退。如再服该药,常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在原药疹处发痒,继即出现同样皮疹,并向周围扩大,以致中央色深,边缘潮红。也可发生水疱。复发时他处也可出现新的皮疹。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皮疹数目也可增加。损害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较多见于口唇、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手足背及躯干也常发生,可单发或凤时累及数外。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的反应。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皮炎,治疗疾病的方式很多,每位患者的发病情况不同,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不可随便用药,会导致疾病更加严重 者发生药疹后,过敏者在饮食上应清淡,忌食鱼虾,多饮水,以便加速致敏药物的排泄。 药疹患者完全脱敏后,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要时时记住自己对哪种药物过敏,以后不管在哪里就诊或自我用药,都要避免再次使用这种药物;如实在需要用,必须再次做过敏试验,或做脱敏注射,并在医院进行观察。 您好,药物过敏问题建议可以相关药物,比较有帮助的作用,药物过敏立即停用过敏药物,对症治疗,必要时去医院就诊,祝您早日康复!建议患者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尽量到正规的皮肤病医院检查治疗。最后,祝您健康。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您的情况可能是药物过敏问题了,药物过敏的确是比较严重的,药疹多是机体对于药物过敏导致的,一般的停止用药后就会慢慢缓解的,药物过敏立即停用过敏药物,对症治疗,必要时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