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性表皮内疱性皮肤病,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天疱疮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认为是由于桥粒等抗原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 治疗天疱疮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支持疗法: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饮食,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2. 静脉补充:进食困难者应由静脉补充。 3. 输血:贫血者及营养不良显著者给予输血。 4. 中西综合治疗措施:中医辨证论治,西药首选为皮质类固醇激素。 需要注意的是,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因此需要长期跟踪治疗和管理。
天疱疮如何护理
注意口腔卫生,治疗牙周疾病。损害广泛时,注意避免条件致病菌感染,如渗液结痂较多,病人一般情况好,可采取药浴。 病人要注意眼、口腔、外生殖器的清洁卫生,应为这些敏感部位是容易发病的地方,保持洁净,可以防止疱疮的扩散,除此之外,我们要对局部有脓液的地方予以清除。 天疱疮护理建议: 1 保持床褥清洁、平整、皮损面积大者,所有布类均消毒后使用。 2 病室每天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30分钟--1小时。 3 修平病人指甲,避免抓破疱壁。 4 皮损有糜烂、渗液及脓性分泌物或有恶臭,遵医嘱可用0.1%利凡诺溶液或1:8000高锰酸钾液湿敷,痂皮厚者用消毒植物油浸润后适当去除,有大疱者,先抽尽疱液。 5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6 避免受凉防止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必要时遵医嘱输血或输白蛋白液。 7 观察体温的变化,每天测体温3次,如有发热则增至4-6次。 天疱疮病情较为严重,在急性发作期间,最好采用中西综合治疗措施。中医辨证论治如上述。西药首选为皮质类固醇激素,开始剂量宜大,以强的松计算,一般开始剂量为60~80毫克/日(必要时可用至90~120毫克/日);也可换算为或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加入5%一10%葡萄糖溶液500~1 000毫升中静脉滴注。待病情控制后,再逐渐减量,并改为口服。如有必要,也可与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联合使用。有继发感染者,宜并用抗生素。此外,支持疗法也甚为重要,如给予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饮食,补充维生素,输液,给予能量合剂,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血或输血浆,或使用人体血清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等。采取中西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天疱疮外用药
过氧化氢溶液、炉甘石洗剂、龙胆紫不要用了。 不传染。 ⒈ 一般治疗 补充蛋白质食物及多种维生素,注意血容量、每日出入液量及电解质平衡等。必要时输血浆或鲜血。注意口腔和外阴卫生,防止细菌和真菌感染。 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一经确诊,应及时足量地用药。以强的松计算,每日60~80mg,分次服用。治疗剂量主要视病人临床类型及病情而定。用量是否足够,可根据:①有无新发皮损及出现的速度。②糜烂面渗出是否减少。③尼氏征现象是否减轻。④血中天疱疮抗体滴度的变化。待病情缓解并稳定后非常缓慢地减少用药量,避免加重及复发。 ⒉ 免疫抑制剂 轻型病例可与皮质激素同时使用,重症病例宜先用皮质激素控制活动后再加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每次口服50mg,每日2次。环磷酰胺,以每日每公斤体重2mg计算,分次服用。每周应检查白细胞总数,4×109/L以上方可使用。 ⒊ 其它 不适用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或病情控制不理想者,可用硫代苹果酸金钠或血浆除去法治疗。 ⒋ 局部治疗 对增殖性损害病例,还应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可用1:8000高锰酸钾液或1:5000新洁尔灭清洗病灶,糜烂面外擦0.1%雷佛奴尔锌氧油或10%紫草油。口腔粘膜损害病例宜进软食,可用3%硼酸液漱口。 本病认识不很清楚,目前较多的证据表明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①皮损棘细胞间有免疫球蛋白沉积,即天疱疮抗体存在。②血清中存在天疱疮抗体,与临床活动性平行。③血液透析除去天疱疮抗体可获短期临床缓解。④寻常型天疱疮母亲所生的婴儿有天疱疮皮损,12周后可缓解,说明天疱疮抗体可通过胎盘转移。⑤高滴度天疱疮抗体多次反复注射兔的皮内,可产生棘细胞松解。⑥天疱疮抗体加入组织培养表皮皮片中,可产生棘细胞松解,其程度与抗体滴度相一致。⑦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明显疗效。天疱疮的发病机理可能是由于抗表皮鳞状细胞间质的自身抗体与细胞间质结合,表皮细胞的多种蛋白酶受到激活,后者分解细胞外被多糖引起表皮细胞粘合不良和棘层松解,从而导致表皮内裂隙和大疱形成。 一般支持治疗 极为重要,对损害广泛者应给予高蛋白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禁食者应由静脉补充。全身衰竭可多次小量输血或血浆。加强护理,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以减少创面继发感染,并防止发生压疮。
天疱疮最新治疗
支持治疗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饮食,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进食困难者应由静脉补充,贫血者及营养不良显著者给予输血。长期用皮质激素者应补充钾以防低钾血症。如有细菌或真菌感染应给予足量敏感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比较严重的、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临床较少见,多在30~50岁左右发病。 天疱疮可分为四型: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和红斑型。 (1)寻常型天疱疮 初起时仅为少数水疱,逐渐遍及全身。疱壁松弛,用手轻轻推移水疱可使之扩大,稍用力推擦正常皮肤,也可以使表皮脱落,这在医学上叫尼氏征阳性。水疱周围无红晕,内容物清澈,久之可混浊或呈血疱。疱壁破后露出糜烂面,有少量液体渗出。口腔粘膜常常受累,出现水疱、糜烂,患者常会由于疼痛进食困难而营养不良。 (2)增殖型天疱疮 常由寻常型天疱疮转化而来。损害多发生于皮肤皱褶处,如腹股沟、外阴部、腋窝、乳房下、颈部及口腔粘膜等地方。最初为水疱或大疱,疱破后,基底部逐渐增殖,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恶臭,疼痛。 你好!天疱疮是一组由表皮细胞松懈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慢性大疱性皮肤病,目前病因还不明,可能是药物、感染等有关,给予富于营养的易于消化的食物,口服糖皮质激素,如甲强龙等,严重加用CTX等。1.全身用药,控制病情; 2.预防或控制继发感染; 3.血浆置换治疗; 4.积极处理口腔病变,防止严重并发症; 5.加强支援疗法; 6.皮损按外用药原则处理。 .一般疗法:应给予高蛋白、多种维生素、高能量饮食、必要时输血、血浆或白蛋白。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护理,注意消毒和保暧。 2.皮质类固醇:是目前治疗天疱疮的首选药物,一般以强的松60~100mg/d为宜,如病情严重可采用激素冲击疗法,如甲基强的松龙Ig/d,静脉滴注连续3日,以后减到相当于强的松量60~100mg/d。
中医类天疱疮
本病一般也宜采用中西综合治疗措施。中医辨证论治可参照天疱疮。西药主要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但用量一般较天疱疮小,以强的松计算,一般开始剂量为40毫克/日即可(复发者可加大剂量至40~60毫克/日),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也有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此外,宜配合支持疗法及预防继发感染。 根据皮疹分布及形态特点,本病有如下变形:①局限性类天疱疮。皮损常发于下肢或头颈部;②小水疱性类天疱疮。皮损以小于0.5厘米的小水疱为主;③ 增殖性类天疱疮。多发于腋窝、腹股沟等摩擦部位,为疣状增生性损害;④多形性类天疱疮。皮疹呈多形性,有红斑、环形红斑、丘疹、风团及大小不等的水疱。此外,瘢痕性类天疱疮又称良性粘膜类天疱疮,很少见。 诊断 在老年人躯干、四肢上出现张力性大疱,尼科尔斯基氏征阴性,再结合典型病理表现,即可基本确诊。取患者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有抗基底膜带抗体(阳性率约为70%),更有助于诊断。
天疱疮哪里看得好
天疱疮一旦确诊就不可以乱用药,这个病是相当严重的。治疗主要是激素和免疫调节剂来治疗,逐渐减量一般要2年左右可以治愈,但是不能保证不复发,具体的建议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平时一定要注意避免感冒等。 一般以调节免疫为主,建议去医院正规治疗,不要自己治疗,以免延误病情,祝早日康复。 天疱疮治疗可以选择: 1.一般支持治疗 极为重要,对损害广泛者应给予高蛋白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禁食者应由静脉补充。全身衰竭可多次小量输血或血浆。加强护理,注意皮肤清洁卫生,以减少创面继发感染,并防止发生压疮。 2.全身治疗 (1)糖皮质激素 为治疗本病首选药物,尽量做到及时治疗,足量控制,正确减量,继用最小维持量。病情严重者可采用冲击疗法。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近半数死于糖皮质激素的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肺栓塞、糖尿病和消化道溃疡,故必须随时警惕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2)免疫抑制剂 可抑制自身抗体的形成,是本病主要的辅助治疗方法,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减少激素用量。常用者为硫唑嘌呤和环磷酰胺。 (3)金制剂 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后,可加用金制剂治疗。 (4)血浆交换疗法 适用于病情严重、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无效、血中天疱疮抗体滴度高的患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副作用或疗效不明显时可选用。每周1或2次,每次交换1~2L,根据病情可连续进行4~10次。如与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并用效果最好。 (5)其他 少数病例用以下药物治疗有效,如氨苯枫、磺胺吡胺、烟酰胺、四环素,单纯或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是天疱疮很快缓解,但持续时间短。阿维A联合治疗增殖型天疱疮。 3.局部治疗 注意口腔卫生,治疗牙周疾病。口腔糜烂可用2%硼酸溶液或1%过氧化氢每3~4小时漱口一次。疼痛明显时可在进食前涂用3%苯唑卡因硼酸甘油溶液,或1%普鲁卡因液含漱。皮损少时,糜烂面外用锌氧油、2%甲紫锌氧油。红斑损害可外用糖皮质激素霜。损害广泛时,注意避免条件致病菌感染,如渗液结痂较多,病人一般情况好,可采取药浴,如1:10000高锰酸钾液进行药浴。外用抗生素、抗真菌制剂。 你好,天疱疮建议去三甲医院看得好的,发病年龄差别很大,平均发病年龄是50~60岁,男女发病率相近。我国传统上将天疱疮分为四型: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 1.寻常型天疱疮 是天疱疮中最常见的一型,半数以上患者先是口腔黏膜发生水疱和糜烂,而后出现皮肤损害,经久不愈。以后在外观正常的皮肤出现黄豆至核桃大的水疱,疱液清或稍浑,疱壁薄而松弛易破,尼氏征阳性。水疱破裂显露潮红糜烂面,有少许渗液或结痂,创面愈合慢,自觉灼痛,愈后留色素沉着和粟丘疹。水疱可以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常见于头面、颈、胸背、腋下、腹股沟等处。可有甲营养不良和急性甲沟炎、甲下出血。妊娠期严重的天疱疮可出现早产、死胎。 2.增殖型天疱疮 发病年龄较年轻。皮损好发于脂溢部位,如头面、腋下、脐窝、胸背、阴股部等处。初起为松弛性水疱,极易破裂形成糜烂面和蕈样、乳头状增生,在摩擦部位尤为明显。损害表面有浆液或脓液渗出,覆有厚痂,周围有炎性红晕。损害聚集成群或扩大融合成片,有腥臭。皮肤损害可发生于黏膜损害前或损害后。自觉症状不明显。病程中由于继发细菌感染,有时有高热等症状。病变时重时轻,病程较寻常型长。 本病分两型: (1)重型(Neumann型) 皮损为水疱和大疱,破裂后肥厚性颗粒状的糜烂面,很容易出血,所形成的增殖性斑块处有血清和脓液渗出,四周围小脓疱。边界处糜烂形成新的增殖斑块,最后这些增殖性损害变得干燥、角化过度、皲裂。本型病程长,在糖皮质激素应用前很难自行缓解。 (2)轻型(Hallopeau型) 早期皮损以脓疱而不是水疱为特征。疱破后形成增殖性斑块。斑块四周有小脓疱。在损害内可培养出多种细菌。本病慢性经过,病情轻,能自行缓解,预后良好。 3.落叶型天疱疮 多在头面、躯干外观正常皮肤上发生松弛大疱,尼氏征阳性,疱壁菲薄,极易破裂,很快干燥,结黄褐色薄痂,痂皮中心附着,边缘游离,痂下湿润,渐发展至全身。皮肤暗红,覆大量叶片状痂皮,有恶臭。有时无明显水疱而似剥脱性皮炎。口腔损害少见,毛发稀疏,常可脱光。指甲可见营养不良改变。自觉瘙痒或灼痛,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发热、畏寒、精神障碍等。病程可持续10年以上,预后较好,易被糖皮质激素控制,部分患者可完全缓解。 4.红斑型天疱疮 又称Senear-Usher综合征。皮损发生于头部、前额、鼻、两颊、耳壳,有时胸背部、腋窝、腹股沟也可被侵犯,但很少累及四肢。头面部皮损类似盘状或系统性红斑狼疮、脂溢性皮炎。局限性红斑上有脂性鳞屑、黄痂。上述皮损出现一至数月后,胸背部和四肢突然发生松弛性大疱,疱壁薄,易破,糜烂面渐扩大,渗液较多,表面常结成污秽色、黑褐色痂和脂性厚痂,不易脱落,预后留棕褐色色素沉着。水疱此起彼伏,尼氏征阳性。一般无黏膜损害。自觉瘙痒,全身症状不明显。
寻常型天疱疮如何使用药物?
这种病是最常见的天疱疮类型。超过一半的患者出现水泡和口腔黏膜糜烂,进而造成皮肤损伤。长期治疗寻常型天疱疮具有重要意义。高蛋白饮食和维生素补充应给予那些有广泛损害。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空腹应静脉补充。必要时,血液或血浆输注,或使用人血清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等。中西医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寻常性天疱疮的首选药物。抗生素。支持疗法。选择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和环孢菌素。高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注意纠正低蛋白血症,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医院使用的大部分药物应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度劳累,掌握静态与动态的结合。好好休息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恢复。
怎么治疗天疱疮
首先,天疱疮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和低盐饮食。需要补充多种维生素,注意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需要仔细护理以避免继发感染。如果出现继发感染,应给予敏感的抗生素治疗。皮质类固醇是治疗天疱疮的首选药物,即众所周知的激素。一般剂量为每天60至120毫克强的松。如果治疗一周后没有效果,剂量应增加原来剂量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在病情得到控制后,药物应连续使用2至3周,然后减少用量。维持量一般为每天10至15毫克。
天疱疮预后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性表皮内疱性皮肤病,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可分四型: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本病病情较为严重,在急性发作期间,最好采用中西综合治疗措施。寻常型天疱疮;在皮肤上突然发生黄豆大至蚕豆大水疱,有时可达核桃大,疱壁多薄而松弛,疱液开始清亮,以后混浊含有血液,疱破溃后形成疱液结痂、糜烂、常有特异的腥臭。在外力作用下,表皮极易剥离,或轻轻地压迫完整的大疱,疱液即在大疱内从压迫点向四周扩散,为Nikolsky 征阳性。 脓疱疮就是常说的天疱疮,它主要是细菌感染导致的。 此钟情况主要 是细菌感染导致的,建议给孩子服用头孢类消炎药治疗,并注意多喝水,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应给予高蛋白、多种维生素、高能量饮食、必要时输血、血浆或白蛋白。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护理,注意消毒和保暧。 2.皮质类固醇:是目前治疗天疱疮的首选药物,一般以强的松60~100mg/d为宜,如病情严重可采用激素冲击疗法,如甲基强的松龙Ig/d,静脉滴注连续3日,以后减到相当于强的松量60~100mg/d。 3.免疫抑制剂:在必要时可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菌素A等。
天疱疮患者的饮食
你好,天疱疮是免疫系统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紊乱导致皮肤出现大疱的现象,因为大疱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以及营养液,长期会出现电解质紊乱。长期是会有生命危险的,出现天疱疮,因为有大量渗出,所以重点以高蛋白饮食为主。必要时需要补充白蛋白。平时做到营养膳食均衡,通过使用抑制免疫的药物系统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 你好,天疱疮患者的饮食护理建议: 1 保持床褥清洁、平整、皮损面积大者,所有布类均消毒后使用。 2 病室每天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30分钟--1小时。 3 修平病人指甲,避免抓破疱壁。 4 皮损有糜烂、渗液及脓性分泌物或有恶臭,遵医嘱可用1:8000高锰酸钾液湿敷,痂皮厚者用消毒植物油浸润后适当去除,有大疱者,先抽尽疱液,再外敷中药。 5 避免受凉防止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6 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 7 长期用皮质激素者应补充钾以防低钾血症。如有细菌或真菌感染应给予足量敏感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 天疱疮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现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天疱疮的抗原主要是桥粒,抗体主要是IgG,可见四种IgG亚型,少数为IgA。抗体结合到表皮细胞上,导致棘刺松解。天疱疮抗原的cDNA序列与钙粘蛋白有明显的同源性,故天疱疮抗体也损害了表皮细胞间的粘连功能,导致棘刺松解。 患者的饮食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饮食,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进食困难者应由静脉补充,贫血者及营养不良显著者给予输血。修平病人指甲,避免抓破疱壁。
天疱疮原因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各型天疱疮患者血循环中均存在有抗角朊细胞间物质抗体,而且抗体滴度与病情轻重平行。在表皮器官培养中加入天疱疮患者血清,48一72小时后可在基底细胞上部出现棘刺松解现象。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性表皮内疱性皮肤病,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病情较为严重,在急性发作期间,最好采用中西综合治疗措施。中医辨证论治如上述。西药首选为皮质类固醇激素,开始剂量宜大,以强的松计算,一般开始剂量为60~80毫克/日(必要时可用至90~120毫克/日);也可换算为或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加入5%一10%葡萄糖溶液500~1 000毫升中静脉滴注。待病情控制后,再逐渐减量,并改为口服。如有必要,也可与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联合使用。有继发感染者,宜并用抗生素。此外,支持疗法也甚为重要,如给予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饮食,补充维生素,输液,给予能量合剂,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血或输血浆,或使用人体血清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等。采取中西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提高疗效 你好,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性表皮内疱性皮肤病,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天疱疮分很多种,不一定都是从口腔先开始的,单从你的描述来看,很难给予判断。但是天疱疮一皮肤病理作为诊断标准。 目前病因还不明,可能是药物、感染等有关,给予富于营养的易于消化的食物,口服糖皮质激素,如甲强龙等,严重加用CTX等 其次就算再大再好的医院,治疗这个病都是一样的方法,而且这个病需要医生长期跟踪治疗,还是在附近找个比较可信的医院治疗,来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