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型斑疹伤寒有什么症状?

鼠型斑疹伤寒有什么症状?

鼠型斑疹伤寒有什么症状?

如果说得了鼠型斑疹伤寒的话,通常初期的患者会出现头疼头晕的现象。大多急骤起病,少数有1~2天的前驱症状如疲乏、纳差、头痛等。呈稽留或弛张热,于病程第1周达高峰,一般在39℃左右,伴全身酸痛、显著头痛、结膜充血等,部分病例有关节痛而影响行动,头痛常可由眶后痛所致。热程一般为9~14天,大多渐退。

斑疹伤寒症状

斑疹伤寒特点性病症有高热,头痛,长丘疹。通常医治时候为20天左右,有很高的大概性反复发作。患病时期要多休息,维持心情稳定,心情要愉快,要有充分的睡觉,不要太劳累,适当的做活动,加强抵抗力。

流行性斑疹伤寒有什么症状

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又称虱传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人虱为媒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多见。潜伏期 5~21 天,一般为10~14 天。少数患者可有头痛、头晕、畏寒、乏力等前驱症状。症状体征:编辑本段 回目录1.潜伏期 5~21 天,一般为10~14 天。少数患者可有头痛、头晕、畏寒、乏力等前驱症状。 2.临床分型 (1)典型斑疹伤寒: ①侵袭期:突然高热、常伴有寒战。体温于1~2 天内达39~40℃或更高,多呈稽留热,少数有波动。伴严重的毒血症症状,剧烈头痛、烦躁、失眠、耳鸣、听力减退,周身不适,肌肉酸痛,以腰、腿部尤其是腓…[显示] 1.潜伏期 5~21 天,一般为10~14 天。少数患者可有头痛、头晕、畏寒、乏力等前驱症状。 2.临床分型 (1)典型斑疹伤寒: ①侵袭期:突然高热、常伴有寒战。体温于1~2 天内达39~40℃或更高,多呈稽留热,少数有波动。伴严重的毒血症症状,剧烈头痛、烦躁、失眠、耳鸣、听力减退,周身不适,肌肉酸痛,以腰、腿部尤其是腓肠肌疼痛明显。面赤、颈及上胸部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呈酒醉貌。亦可有咳嗽、呼吸和脉搏加快,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②发疹期:皮疹为本病重要特征,见于90%以上的病例。发病后3~5 天开始出现,先见于躯干,很快蔓延至四肢,数小时至1 天内遍及全身,重者手掌、足底均可见到,但面部少见。形态不一,边缘不整,大小不等,初起常为充血性斑疹或丘疹,压之退色,直径1~5mm,多为孤立,少有融合,一般在出疹3~4天时皮疹最盛,此时多转为暗红色或出血性,压之不退色。约持续7 天左右,消退后常留有色素沉着或有脱屑。随皮疹的出现中毒症状加重,体温继续升高可达40~41℃,多呈稽留热型,亦有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型。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头痛加剧,表现震颤及无意识动作,甚至昏迷或精神错乱,亦可有脑膜刺激征。循环系统可有脉搏加速、心音低钝、心律不齐甚至出现奔马律,严重者血压下降乃至休克。此外常见咳嗽、胸痛、呼吸急促等及消化系统症状。可有肾功能减退。脾脏多轻度肿大,部分病例有肝大,偶见黄疸。 ③恢复期:高热一般持续12~16 天,多在病程半月左右开始退热,经2~4天体温降至正常,少数病例体温可骤降至正常,随之症状改善,饮食增加,体力逐渐恢复。整个病程约2~3 周。极重者精神症状、耳聋、手颤等常持续较长时间才恢复。 (2)轻型斑疹伤寒:近年来国内散发的流行性斑疹伤寒多属轻型。其特点: ①病程短,一般为7~14 天;②热度低,体温多在39℃左右,呈弛张热型;③毒血症症状较轻,但头痛、全身酸痛及腓肠肌痛等症状仍较明显;④皮疹少,以充血性为主,1~2 天即消退或不出皮疹;⑤神经系统症状和肝、脾大少见。 (3)复发型斑疹伤寒(recrudescent typhus):又称Brill-Zinsser 病。临床特点为散发,无季节性,大年龄组发病率明显增高。病程短,常为7~11 天;病情轻,热度低,多在39℃左右,呈不规则热型;皮疹少而轻或无皮疹。外斐反应OX19。常为阴性或低效价,如复发距首次发病时间10 年以上可阳性。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早期可见IgG 抗体效价升高。[隐藏]诊断检查:编辑本段 回目录诊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流行病学资料 当地流行情况,好发季节,疫区旅居史与带虱者接触史以及被虱叮咬的可能性等,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2.临床表现 发热及热程特点,发疹日期,皮疹特征以及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有助诊断。 3.实验室检查 血象特点,外斐反应阳性,尤其是恢复期血清效价较早期有4…[显示] 诊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流行病学资料 当地流行情况,好发季节,疫区旅居史与带虱者接触史以及被虱叮咬的可能性等,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2.临床表现 发热及热程特点,发疹日期,皮疹特征以及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有助诊断。 3.实验室检查 血象特点,外斐反应阳性,尤其是恢复期血清效价较早期有4 倍以上增长有诊断价值,但不能分型。有条件可作普氏立克次体凝集反应,补体结合试验以及免疫荧光间接染色法检测特异性抗体进行型别的鉴定。动物接种得阳性结果尤有诊断意义。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内,少数患者低于5×109/L,约1/4 患者可超过1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可见血小板减少。 2.尿液 蛋白尿较常见,如并发肾炎可见红、白细胞及颗粒管型等,偶见尿胆红素阳性。 3.血清学检查 ①变形杆菌凝集试验:又称外-斐反应。用变形杆菌OX19 作抗原与患者血清作凝集试验,效价1∶160 以上对诊断有参考价值,随病程逐渐升高则意义更大。阳性反应可自5~24 病日出现,多数在病程2~3 周效价可达1∶320 或1∶640以上。经数周至3 个月后可转为阴性。少数患者始终不出现阳性反应。②补体结合试验:以普氏立克次体与患者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效价1∶40 以上为阳性,5~8 病日即可有64%阳性,12~16 病日抗体滴度达高峰,特异性强,可与鼠型斑疹伤寒相鉴别。此抗体在感染后可持续很长时间,故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③凝集反应:以普氏立克次体为抗原与患者血清作凝集试验,阳性率高,特异性强,在普氏与莫氏立克次体之间虽有交叉反应,但同种间的血清反应则有较高的凝集价。本反应阳性出现早,5 病日阳性率可达85%,其消失早于补体结合试验。④间接血凝试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抗原经乙醚、加热及碱处理提取“红细胞致敏物质”,可致敏绵羊血红细胞或人“O”型血红细胞,与患者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这种血凝抗体在发病第2 周出现,并可在病愈后持续存在较长时间。此反应仅能与其他群立克次体感染相鉴别,而不能鉴别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⑤微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用鸡胚卵黄囊或细胞培养的立克次体浓缩悬液作为抗原,用微量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鉴别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⑥DNA 探针杂交与PCR(聚合酶链反应)基因扩增技术联合,检测患者血中立克次体DNA,用于斑疹伤寒的早期诊断,其特点快速、灵敏、简便、特异。 4.病原体分离 取5 病日前尚未用抗生素患者的血3~5ml 注入雄性豚鼠腹腔,经7~10 天豚鼠发热,取其睾丸鞘膜或腹膜做刮片检查或取脑、肾上腺、脾等组织做涂片染色后镜检可于细胞质内找到大量的立克次体。另外,可用病人血或接种后发热豚鼠的心血、脑、脾组织悬液大剂量接种于7 日龄的鸡胚卵黄囊,数日后涂片可见到大量立克次体。 5.其他 少数有脑膜刺激征患者,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偏高,外观透明,蛋白稍高,单核细胞增多,糖一般正常。部分患者有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少数可有尿胆红素阳性。 其他辅助检查:心电图可显示低电压,ST-T 改变等。胸部X 线检查常见肺部间质感染征象。[隐藏]治疗方案:编辑本段 回目录1.一般治疗 患者入院后先更衣、灭虱、卧床休息。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危重患者要勤翻身防止并发症。供给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补充大量的维生素B、C 及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2.病原治疗 氯霉素、四环素族药物对本病皆有特效。一般于用药后十余小时症状开始减轻,2~3 天内完全退热。氯霉素1.5~2g/d,分3~4 次口服,退热后用量酌减,继续服3 天,或延长至5~…[显示]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症状

典型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又称虱传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经过人虱为媒介引发的突发急性感染病。少量病患可有头痛、头晕、畏寒、乏力等前驱病症。潜伏期 5~21 天,通常为10~14 天。冬春季常见。病症体征:编辑本段 回目录1.潜伏期 5~21 天,通常为10~14 天。

斑疹伤寒病有什么症状

典型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又称虱传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经过人虱为媒介引发的突着急性寄生虫病。潜伏期 5~21 天,一般是10~14 天。冬春季常见。少量病患可有头痛、头晕、畏寒、乏力等前驱病症。病症体征:编辑本段 回目录1.潜伏期 5~21 天,一般是10~14 天。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一般来说,流行性斑疹损伤的典型症状是高烧,伴有头痛、虚弱等症状。根据孩子的情况,身体某些部位的皮疹也是由这种疾病引起的,通常发生在胸部、背部或手臂。建议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治疗。潜伏期为5-21天,平均为10-12天。少数患者有2-3天前驱症状,如疲劳、头痛、头晕、畏寒、低烧等。大多数发病很快,伴有寒战、严重和持续的头痛、全身肌肉疼痛、结膜充血和面部充血等。

鼠型斑疹伤寒会影响视力吗?

这是有可能引起视力下降的。斑疹伤寒乃是由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所致,经体虱传播,以冬春季为多。表现有起病急,寒战、高热、剧烈头痛、肌肉疼痛及压痛,尤以腓肠肌明显,颜面潮红 、眼球结膜充血 ,精神神经症状如失眠、耳鸣、谵妄、狂躁,甚至昏迷。可有脉搏增快或中毒性心肌炎。平时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换内衣等,必要时需要就诊检查。

鼠型斑疹伤寒怎么办?

你好,鼠型斑疹伤寒也称为地方性斑疹伤寒,这个必须住院隔离进行治疗的,主要以抗菌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地方性斑伤寒是由于摩氏立克次体感染所致,以鼠及鼠蚤为媒介,以夏秋季为多。地方性者比流行性者病情较轻。。建议积极的,根据大夫的要求进行治疗,同时在饮食上要营养均衡和容易消化性的食物多喝水。

鼠型斑疹伤寒

鼠型斑疹伤寒临床表现 潜伏期6~14日,平均12日。 症状,体征及临床经过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病情轻、病程短。发热为稽留热或弛张热型,体温一般为38~40℃,持续6~14日,最短4日,最长25日。皮疹少,多为充血性,约1/4~1/3病例可无皮疹,1/2~2/3的病例有脾肿大。神经系统症状较轻,大多仅有头晕、头痛、部分可有失眠、听力减退等。但烦躁不安、谵妄或昏睡、昏迷等少见。可有心动过缓或轻度低压血压。 大多急骤起病,少数有1~2天的前驱症状如疲乏、纳差、头痛等。呈稽留或弛张热,于病程第1周达高峰,一般在39℃左右,伴全身酸痛、显著头痛、结膜充血等,部分病例有关节痛而影响行动,头痛常可由眶后痛所致。热程一般为9~14天,大多渐退。 约50%~80%患者出现皮疹,多见于第4~7病日。初发生于胸腹,24h内遍布背、肩、臂、腿等处,脸、颈、足底、手掌一般无疹。开始为斑疹,粉红色,直径1~4mm,按之即退;继成斑丘疹,色暗红,按之不即消失。疹于数日内消退。极少数病例的皮疹呈出血性。 中枢神经系症状除头痛、头晕、失眠、听力减退、烦躁不安等外,脑膜刺激征、谵妄、昏迷、大小便失禁等均属偶见。咳嗽见于过半数病例,肺底偶闻罗音,部分患者诉咽痛和胸痛。大多有便秘,恶心、呕吐、腹痛等也有所见。黄疸在某些系列中的发生率较高,但均属轻度;脾肿大见于过半数病例,肝肿大者较少。心肌很少受累,偶可出现心动过缓。并发症以支气管炎最多见,支气管肺炎偶有发生。其他并发症有肾功能衰竭。 鼠型斑疹伤寒病原为莫氏立克次体,其形态、染色和对热、消毒剂的抵抗力与普氏立克次体相似,但很少呈长链排列。两者各含3/4种特异性颗粒性抗原,和1/4组特异性可溶性抗原;后者耐热,为两者所共有,故可产生交叉反应。不耐热的颗粒性抗原则各具特异性,可藉补结试验而相互区别。莫氏立克次体所致的豚鼠阴囊反应远较普氏立克次体所致者为明显,对小鼠和大鼠的致病性也较强。病原体接种于小鼠腹腔后可引起腹膜炎、立克次体血症,并在各脏器内查见病原体。 莫氏立克次体的形态、染色特点、生化反应、培养条件及抵抗力均与普氏立克次体相似。但在动物实验上可以区别:①莫氏立克次体接种雄性豚鼠腹腔后,豚鼠除发热外,阴囊高度水肿,称之为豚鼠阴囊现象。莫氏立克次体在睾丸鞘膜的浆细胞中繁殖甚多,其鞘膜渗出液涂片可查见大量立克次体。普氏立克次体仅引起轻度阴囊反应。②莫氏立克次体可引起大白鼠发热或致死,并在其脑内存活数月,故可用之保存菌种或传代。而普氏立克次体仅使大白鼠形成隐性感染。③莫氏立克次体接种于小白鼠腹腔内可引起致死性腹膜炎及败血症。 莫氏立克次体与普氏立克次体有共同的可溶性抗原,故二者有交叉反应,均能与变形杆菌OX19发生凝集反应。但二者的颗粒性抗原不同,用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可将其区别。 发病机理:与流行性斑疹伤寒者基本相似,但血管病变较轻,小血管中有血栓形成者少见。

鼠型斑疹伤寒可以跑步吗?

你好,患有鼠型斑疹伤寒的患者,如果目前没有明显的其他症状,已经得到康复的情况下是可以跑步的,但如果身体出现有病症的情况下,是不建议跑步的,应该住院接受治疗或者是卧床休息的。建议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食物摄入,并且要多喝开水,提高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