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导致的脑损害。临床表现包括一系列脑病症状。本症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并是新生儿期后遗症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病因: 1. 围产期窒息:这是本症的主要原因,占50%。 2. 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过期产、先天畸形等胎儿因素。 3. 脐带血液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颈等。 4. 分娩过程因素,如滞产、急产、胎位异常,手术或应用麻醉药等。 5. 新生儿疾病,如反复呼吸暂停、RDS、心动过缓、重症心力衰竭、休克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学变化: 1. 能量代谢障碍:缺氧时脑组织酵解作用增加5-10倍,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2. 通气功能障碍:CO2贮留,使Paco2升高,产生呼吸性酸中毒。 3. 无氧代谢脑内ATP的产生明显减少,一方面能量来源不足,脑内的氧化代谢过程受到损害,大量神经元坏死。另方面使钠泵运转障碍,脑细胞内氯化钠增高,引起细胞内水肿。 4. 脑微血管缺氧及血流减少,引起脑缺血,并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产生血管源性脑水肿,进一步造成脑缺血,继之发生脑坏死。 临床表现: 1. 多为足月适于胎龄儿、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3)。 2. 可出现前囟隆起、骨缝加宽、脑膜紧张、脑回扁宽、脑沟变浅及脑室腔变窄。 3. 可有运动障碍、智力缺陷和惊厥等后遗症。
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咨询
概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本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病因病理病机 一、病因: 围产期窒息是本症的主要病因。凡是造成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使血氧浓度降低者均可造成窒息。由宫内窒息引起者占50%;娩出过程中窒息占40%;先天疾病所致者占10%。 (一)母亲因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大出血、心肺疾病、严重贫血或休克等。 (二)胎盘异常: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功能不良或结构异常等。 (三)胎儿因素: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过期产、先天畸形等。 (四)脐带血液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颈等。 (五)分娩过程因素:如滞产、急产、胎位异常,手术 或应用麻醉药等。 (六)新生儿疾病:如反复呼吸暂停、RDS、心动过缓、重症心力衰竭、休克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图 二、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学变化 (一)脑的能量来源和其他器官不同,几乎全部由葡萄糖氧化而来。新生儿脑代谢最旺盛,脑耗氧量是全身耗氧量的一半。脑内糖原很少,葡萄糖及氧全靠脑血循环供应,缺氧首先影响脑。脑在缺氧情况下引起如下四种改变: 1. 能量代谢障碍:缺氧时脑组织酵解作用增加5-10倍,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2. 通气功能障碍:CO2贮留,使Paco2升高,产生呼吸性酸中毒。 3.由于无氧代谢脑内ATP的产生明显减少,一方面能量来源不足,脑内的氧化代谢过程受到损害,大量神经元坏死。另方面使钠泵运转障碍,脑细胞内氯化钠增高,引起细胞内水肿。 4.脑微血管缺氧及血流减少,引起脑缺血,并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产生血管源性脑水肿,进一步造成脑缺血,继之发生脑坏死。 (二)神经病理特征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关系: 其病理基础是缺氧性脑病。基本病理改变是脑水肿和脑坏死。缺氧主要引起脑水肿及神经元坏死。而缺血主要引起脑血管梗塞及白质软化。目前认为有五种基本类型的病理改变: 1.脑水肿:ATP减少所引起的细胞内水肿及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细胞外水肿(血管源性两者皆可压迫血管加重缺氧缺血)。脑水肿可见前囟隆起、骨缝加宽、脑膜紧张、脑回扁宽、脑沟变浅及脑室腔变窄。 2.选择性神经元坏死:大脑及小脑皮层的神经元坏死,导致脑回萎缩,胶质纤维增生。此型脑损伤常见的后遗症为运动障碍、智力缺陷和惊厥。为缺氧性损伤,足月儿多见。 3.基底神经节大理石样变性:基底节和丘脑出现大理石样花纹。镜检神经元大量脱失、神经胶质增生,并有髓鞘过度形成。临床上表现锥体外系功能失调,手足徐动与此有关。为缺氧性脑损伤。 4.大脑矢状旁区神经元损伤:矢状窦两旁的带状区出现缺血性脑梗塞,该区域相当于肩和骨盆的中枢神经投影区。临床上出现肩及髂关节无力,也可有皮质盲。多见于足月儿。 5.脑室周围白质转化:这种缺血性损伤在早产儿多。病变位于侧脑室周围的深部白质区软化和坏死,软化面积大时可液化成囊,称空洞脑。临床表现为痉挛性瘫痪,智力低下及脑积水。 临床表现 (一)多为足月适于胎龄儿、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3,5分钟<6,经抢救10分钟后始有自主呼吸,或需用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者)。 (二)意识障碍是本症的重要表现。生后即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轻型仅有激惹或嗜睡;重型意识减退、昏迷或木僵。 (三)脑水肿征候是围产儿HIE的特征,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 (四)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发作次数不等,多在生后24小时发作,24小时以内发作者后遗症发病率明显增加。 (五)肌张力增加、减弱或松软。可出现癫痫。 (六)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重症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有呼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以及眼球震颤、瞳孔改变等脑干损伤表现。 HIE的临床症状以意识状态、肌张力变化和惊厥最重要,是区别脑病严重程度和后遗症的主要指标。 诊断 临床诊断依据: (一)具有明显的围产期窒息史。见于生后12小时或24小时内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如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及原始反射异常。 (二)病情危重者有惊厥及呼吸衰竭。 根据病情不同分轻、中、重三度: (一)轻度:过度觉醒状态、易激惹、兴奋和高度激动性(抖动、震颤),拥抱反射活跃。 (二)中度:抑制状态、嗜睡或浅昏迷、肌张力低下,50%病例有惊厥发作、呼吸暂停和拥抱、吸吮反射减弱。 (三)重度:昏迷状态、反射消失、肌张力减弱或消失,生后数小时至12小时出现惊厥且呈持续状态,或为去大脑僵直状态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主要表现?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指在围生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症状以意识状态改变、肌张力变化和惊厥最重要,是判断脑病严重程度和后遗症的主要指标。一般表现为意识障碍、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惊厥、癫痫、原始反射异常等。
缺氧缺血性脑病症状?
缺氧缺血性脑病可能会出现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低下等症状。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部疾病。常见的是新生儿HIE,但也可发生在其他年龄组。 新生儿缺氧性脑病是一种由围生期新生儿缺陷引起的脑部疾病。常见的原因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胎儿窘迫,如脐带绕颈、羊水异常等。在分娩过程中以及出生后的窒息和缺氧中也很常见,少数可见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损伤。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足月婴儿身上,但也可能发生在早产儿身上。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应尽快开始知觉刺激和运动训练,促进大脑结构和功能代偿,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神经病后遗症的发生。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脑部病变。最常见的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有明确的缺氧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表现为宫内窘迫,胎动明显减少,羊水浑浊,生后口唇发绀,意识障碍,过度兴奋,嗜睡迟钝肢体肌张力的改变,原始反射的异常。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则在明确的脑组织缺氧史后出现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癫痫发作,重症者可以出现脑干受损的症状.,表现为呼吸节律不齐,呼吸减慢,呼吸暂停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者消失,部分患者出现眼球的震颤。 患者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所引起的脑缺氧或者缺血形成的脑损伤的症状表现,例如孕妇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者大出血或者有心肺疾病都会容易引起这种情况的产生,而会出现脑水肿,会出现高热畏寒剧烈头痛呕吐的情况。
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称之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足月儿多见,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 临床可分轻,中,重三度. ①轻度;出生24小时内症状最明显,常呈现淡漠与激惹交替,或过度兴奋,有自发或刺激引起的肌阵挛,颅神经检查正常,肌张力正常或增加,Moro反射增强,其他反射正常,瞳孔扩大,心率增快,无惊厥,脑电图正常,3~5天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很少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②中度:24~72小时症状最明显,意识淡漠,嗜睡,出现惊厥,肌阵挛,下颌抖动,肌张力减退,瞳孔缩小,周期性呼吸伴心动过缓,脑电图呈低电压,惊厥活动,1~2周后可逐渐恢复,但意识模糊进人浅昏迷并持续5天以上者预后差. ③重度:初生至72小时症状最明显,昏迷,深浅反射及新生儿反射均消失,肌张力低下,瞳孔固定无反应,有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不规则或暂停,常呈现去大脑状态,脑电图呈现爆发抑制波形,死亡率高,幸存者每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由于选择性脑损伤的结果,凡病变在两侧大脑半球者,其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惊厥,对抗惊厥药不敏感,同时有前卤隆起,颅缝分裂等脑水肿症状体征;而病变在丘脑, 脑干核等处者的特点则是惊厥持久,有脑干功能障碍如瞳孔固定,无吸吮和吞咽反射.但 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体征. 一般来说轻度和中度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只要孩子的反映好,吃奶好,再配合积极的治疗,包括用一些营养脑细胞的药物,孩子的预后在是很好的,和一般的孩子一样不会有智力问题发生. 而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根据治疗时间的长短和所用药物的不同会对预后产生很大的差异.重度患儿多会出现肌张力高,抽搐,脑水肿,预后效果差,多会有后遗症,如脑瘫,智力地下等.
缺氧蛛网膜下腔出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患者常在生后1周尤其头3天内出现一系列脑功能障碍表现.如烦躁不安或嗜睡,吐奶,尖叫,抽搐等症状.轻症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危重者,病死率高,幸存者可遗留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癫痫和脑性瘫痪. 围产期缺氧主要发生在宫内,约80 ̄90%发生在产前或产时,10%发生在产后.缺氧缺血性脑病多见于胎儿宫内缺氧,胎盘功能异常,脐带脱垂,受压及绕颈;异常分娩如急产,滞产,胎位异常;胎儿发育异常如早产,过期产及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有严重肺部感染也可致此病.因此,预防本症首先应在怀孕后定期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在医院分娩 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状态,或两者交替出现.前者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惹,吐奶,尖叫;后者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昏迷. 2.肌张力改变:增高,降低甚至松软,轻症病人肌张力正常. 3.原始反射异常:拥抱反射,握持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4.病情较重时可有惊厥,新生儿惊厥多表现在面部,肢体不规则,不固定的节律性抽动,如反复眨眼,眼球偏斜,震颤,凝视;口舌做吸吮,咀嚼,咂嘴等阵发性活动,上肢或下肢做类似划船或踩自行车样周期性活动以及阵发性呼吸暂停等. 5.重症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间隙性肌张力增高等脑损伤表现. 6.部分病人出现前囟饱满,紧张. 7.并发症中以吸入性肺炎最多见. 诊断依据 1.有明确围产期缺氧史,特别是围产期重度窒息史患儿. 2.生后1周尤其头3天内出现异常神经症状,病情较重时前囟饱满,惊厥,中枢性呼吸衰竭等. 3.常合并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同时存在颅内出血. 4.颅脑CT及颅脑B超检查对诊断,分度,估计预后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治疗原则 1.加强围产期监护,防治窒息,及时复苏. 2.消除低氧血症,鼻导管或头罩给氧,鼻塞CPAP或人工通气. 3.减轻组织缺氧缺血引起的多脏器损伤.尤其注意脑,心,肺,肾功能的维持. 4.预防治疗感染. 用药原则 1.轻症病例用药以用药框限“A”为主. 2.对脑部症状明显的重症病例用药可包括用药框限“A”,“B”,“C”.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患者常在生后1周尤其头3天内出现一系列脑功能障碍表现.如烦躁不安或嗜睡,吐奶,尖叫,抽搐等症状.轻症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危重者,病死率高,幸存者可遗留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癫痫和脑性瘫痪. 围产期缺氧主要发生在宫内,约80 ̄90%发生在产前或产时,10%发生在产后.缺氧缺血性脑病多见于胎儿宫内缺氧,胎盘功能异常,脐带脱垂,受压及绕颈;异常分娩如急产,滞产,胎位异常;胎儿发育异常如早产,过期产及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有严重肺部感染也可致此病.因此,预防本症首先应在怀孕后定期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在医院分娩 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状态,或两者交替出现.前者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惹,吐奶,尖叫;后者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昏迷. 2.肌张力改变:增高,降低甚至松软,轻症病人肌张力正常. 3.原始反射异常:拥抱反射,握持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4.病情较重时可有惊厥,新生儿惊厥多表现在面部,肢体不规则,不固定的节律性抽动,如反复眨眼,眼球偏斜,震颤,凝视;口舌做吸吮,咀嚼,咂嘴等阵发性活动,上肢或下肢做类似划船或踩自行车样周期性活动以及阵发性呼吸暂停等. 5.重症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间隙性肌张力增高等脑损伤表现. 6.部分病人出现前囟饱满,紧张. 7.并发症中以吸入性肺炎最多见. 诊断依据 1.有明确围产期缺氧史,特别是围产期重度窒息史患儿. 2.生后1周尤其头3天内出现异常神经症状,病情较重时前囟饱满,惊厥,中枢性呼吸衰竭等. 3.常合并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同时存在颅内出血. 4.颅脑CT及颅脑B超检查对诊断,分度,估计预后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治疗原则 1.加强围产期监护,防治窒息,及时复苏. 2.消除低氧血症,鼻导管或头罩给氧,鼻塞CPAP或人工通气. 3.减轻组织缺氧缺血引起的多脏器损伤.尤其注意脑,心,肺,肾功能的维持. 4.预防治疗感染. 用药原则 1.轻症病例用药以用药框限“A”为主. 2.对脑部症状明显的重症病例用药可包括用药框限“A”,“B”,“C”.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患者常在生后1周尤其头3天内出现一系列脑功能障碍表现.如烦躁不安或嗜睡,吐奶,尖叫,抽搐等症状.轻症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危重者,病死率高,幸存者可遗留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癫痫和脑性瘫痪. 围产期缺氧主要发生在宫内,约80 ̄90%发生在产前或产时,10%发生在产后.缺氧缺血性脑病多见于胎儿宫内缺氧,胎盘功能异常,脐带脱垂,受压及绕颈;异常分娩如急产,滞产,胎位异常;胎儿发育异常如早产,过期产及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有严重肺部感染也可致此病.因此,预防本症首先应在怀孕后定期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在医院分娩 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状态,或两者交替出现.前者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惹,吐奶,尖叫;后者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昏迷. 2.肌张力改变:增高,降低甚至松软,轻症病人肌张力正常. 3.原始反射异常:拥抱反射,握持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4.病情较重时可有惊厥,新生儿惊厥多表现在面部,肢体不规则,不固定的节律性抽动,如反复眨眼,眼球偏斜,震颤,凝视;口舌做吸吮,咀嚼,咂嘴等阵发性活动,上肢或下肢做类似划船或踩自行车样周期性活动以及阵发性呼吸暂停等. 5.重症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改变,间隙性肌张力增高等脑损伤表现. 6.部分病人出现前囟饱满,紧张. 7.并发症中以吸入性肺炎最多见. 诊断依据 1.有明确围产期缺氧史,特别是围产期重度窒息史患儿. 2.生后1周尤其头3天内出现异常神经症状,病情较重时前囟饱满,惊厥,中枢性呼吸衰竭等. 3.常合并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同时存在颅内出血. 4.颅脑CT及颅脑B超检查对诊断,分度,估计预后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治疗原则 1.加强围产期监护,防治窒息,及时复苏. 2.消除低氧血症,鼻导管或头罩给氧,鼻塞CPAP或人工通气. 3.减轻组织缺氧缺血引起的多脏器损伤.尤其注意脑,心,肺,肾功能的维持. 4.预防治疗感染. 用药原则 1.轻症病例用药以用药框限“A”为主. 2.对脑部症状明显的重症病例用药可包括用药框限“A”,“B”,“C”.
新生儿轻微窒息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你好,宝宝出生的时候呢,有轻度新生儿窒息。也就是说明孩子有缺氧,这个可以造成孩子多脏器的损伤,目前的检查提示孩子肺部有一些感染,同时肠道也有一些问题。建议积极的治疗就可以了。新生儿窒息引起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所以注意这方面的检查,轻到中度的话,积极的治疗预后是好的,只有中到重度的可能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您好:建议你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有异常情况,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 定期进行复查。 缺氧缺血性脑病: 症状大多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意识障碍 如激惹、过度兴奋、反应迟钝、嗜睡及昏迷等。2.肌张力改变 早期肌张力可增加,后期及严重者肌张力减弱或松软。3.原始反射异常 拥抱反射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4.惊 厥 中度以上通常有惊厥,常在生后12~24小时出现,最迟72~96小时出现。可以是明显的肢体抽动或只是面部肌肉抽搐、吸吮动作异常、眼球凝视或出现呼吸暂停。5.颅内压增高 通常在生后4~12小时逐渐明显,严重病例在生后即可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前囟隆起、张力增加。6.脑干功能障碍 重症者出现瞳孔改变、眼球震颤和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等。 您好,孩子有出生时窒息,是要考虑为脑损伤的危险因素的。孩子有出生缺氧史,生后有缺氧表现,要结合CT,至少有中重度脑病。要确定有无后遗症,需定期观察,检查神经发育情况,及早干预。如果轻度的一般没有什么事的,好好照顾宝宝,心里压力不要太大,宝宝会没有事
缺血缺氧性脑病分度
您好:建议您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按时复查。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 一、临床诊断依据 1.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的异常产科病史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如胎动明显减少、胎心变慢<100/min、胎粪污染羊水呈III度以上混浊。 2.出生时有窒息,尤其是:Apgar评分1分钟≤3分,5分钟≤6分;经抢救10分钟后始有自主呼吸;需有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 3.生后12小时内:意识障碍,如过度兴奋(肢体颤抖、睁眼时间长、凝视等)、嗜睡、昏睡甚至昏迷;肢体肌张力改变,如张力减弱、松软;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4.病情较重时可有惊厥,因脑水肿而出现囟门张力增高。 5.重症病例可出现脑干症状,如呼吸节律不齐、呼吸减慢、呼吸暂停等中枢呼吸衰竭,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应迟钝,甚至消失,部分患儿出现眼球震颤。 6. HIE应注意与产伤性颅内出血区别,并需除外宫内感染性脑炎和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主要由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缺氧引起,少数可发生在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损害。二、影像学检查 进一步明确HIE病变部位和范围,确定是否合并颅内出血和出血类型,动态系列检查对评估预后有一定意义。 由于生后病变继续进展,不同病程阶段影像检查所见不同:通常生后3天内以脑水肿为主,也可检查有无颅内出血;生后4~10天检查有无脑实质缺氧缺血性损害及脑室内出血;3~4周后检查仍有病变存在,与预后关系密切。 1.CT检查 (1)测定脑实质的CT值,正常足月儿脑白质CT值在20Hu以上,≤18Hu为低密度。 (2)要排除与新生儿脑发育有关的正常低密度现象,即在早产儿的额-枕区和足月儿的额区呈现低密度为正常表现。 (3)双侧大脑半球呈弥漫性低密度影,脑室变窄,甚至消失,提示存在脑水肿。 (4)双侧基底神经节和丘脑呈对称性密度增高,提示存在基底神经节和丘脑损伤,常与脑水肿并存。 (5)在脑大动脉分布区见脑组织密度降低,提示存在大动脉及其分支的梗塞。 (6)在脑室周围,尤其是侧脑室前角外上方呈对称性低密度区,提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常伴有脑室内出血,早产儿多见。
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表现
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可出现以下异常神经症状:意识障碍,如过度兴奋,嗜睡,迟钝,甚至昏迷;肢体肌张力改变,如张力增强、减弱,甚至松软;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病情较重时可有惊厥或频繁发作惊厥,因脑水肿出现囟门张力增高。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功能性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障碍, 癫痫,脑性瘫痪等.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意识改变及肌张力变化,严重者可伴有脑干功能障碍.根据病情不同可分为轻,中,重度. 1.轻度 主要表现为兴奋,激惹,肢体及下颏可出现颤动,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 正常,呼吸平稳,前囟平,一般不出现惊厥.上述症状一般于24小时后逐渐减轻.脑电 图正常,影像诊断不一定阳性. 2.中度 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减低,肢体自发动作减少,病情较重者可 出现惊厥.前囱张力正常或稍高,拥抱,吸吮反射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足 月儿上肢肌张力减退较下肢重,表明病变累及矢状窦旁区;早产儿表现为下肢肌张力减 退比上肢重,则是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所致.症状在生后72小时内明显,恶化者嗜睡程 度加深甚至昏迷,反复抽搐.脑电图检查可见癫痛样波或电压改变,影像诊断常发现 异常. 3.重度 意识不清,常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松软,肢体自发动作消失,惊厥频繁, 反复呼吸暂停,前囟张力高,拥抱,吸吮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或放大,对光反应差,心 率减慢.本型死亡率高,存活者多数留有后遗症.脑电图及影像诊断明显异常.脑干诱 发电位也异常.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患者常在生后1周尤其头3天内出现一系列脑功能障碍表现.如烦躁不安或嗜睡,吐奶,尖叫,抽搐等症状
什么是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以通过颅脑CT检查来明确的.您的宝宝考虑是问题不大的.考虑与缺钙(其实是缺乏维生素D)有关,建议适当补充鱼肝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根据病情不同分轻,中,重三度:轻度:过度觉醒状态,易激惹,兴奋和高度激动性(抖动,震颤),肌张力正常,拥抱反射活跃,吸吮反射正常,呼吸平稳,无惊厥.症状多在3天内逐渐消失,预后良好.中度:抑制状态,嗜睡或浅昏迷,肌张力低下,50%病例有惊厥发作,呼吸暂停和拥抱,吸吮反射减弱.足月儿上肢肌张力降低比下肢严重,提示病变累及矢状窦旁区.早产儿如表现为下肢肌张力降低比上肢重,则提示病变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如症状持续7~10天以上,可能有后遗症.重度:患儿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极度低下,松软,拥抱反射,腱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差,前囟隆起,惊厥频繁,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重度患儿病死率高,存活者常留后遗症. 症状大多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意识障碍 如激惹,过度兴奋,反应迟钝,嗜睡及昏迷等. 2.肌张力改变 早期肌张力可增加,后期及严重者肌张力减弱或松软. 3.原始反射异常 拥抱反射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4.惊 厥 中度以上通常有惊厥,常在生后12~24小时出现,最迟72~96小时出现.可以是明显的肢体抽动或只是面部肌肉抽搐,吸吮动作异常,眼球凝视或出现呼吸暂停. 5.颅内压增高 通常在生后4~12小时逐渐明显,严重病例在生后即可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前囟隆起,张力增加. 6.脑干功能障碍 重症者出现瞳孔改变,眼球震颤和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等.
新生儿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
1.多为足月适于胎龄儿、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3,5分钟<6,经抢救10分钟后始有自主呼吸,或需用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者)。 2.意识障碍是本症的重要表现。生后即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轻型仅有激惹或嗜睡;重型意识减退、昏迷或木僵。 3.脑水肿征候是围产儿HIE的特征,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 4.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 5.肌张力增加、减弱或松软。可出现癫痫。 6.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重症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有呼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以及眼球震颤、瞳孔改变等脑干损伤表现。 由上可知,CT的检查确实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表现.目前来看症状不算轻,但是只要及时治疗,尤其是半岁之内治疗及时,小孩的恢复很快,需要输液治疗,医生知道用什么要,营养神经的药物肯定要用的,其它的需要对症处理,有没有后遗症关键是看孩子的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