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妊娠合并主肺动脉能下缺损

根据文中描述的信息,肺动脉环束术主要用于特定情况下的婴儿,如多发性筛孔型缺损、伴有主动脉缩窄导致严重心衰者,以及伴有其他复杂性心内畸形。这种手术方法已经较少使用,因为其死亡率较高,且后期修补室间隔缺损的死亡率也较高。此外,环束术的松紧尺度难以掌握,容易出现过松或过紧的问题,从而导致进一步的并发症。 相比之下,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首选方法。原则上,除有禁忌证外,应择期手术缝合或修补缺损,以避免发生细菌性心内膜炎、影响发育和正常生活、甚至丧失手术时机。 具体来说,小口径缺损有自行闭合可能,婴幼儿期暂缓手术;中、小口径缺损病理生理影响不著,以在学龄前手术为宜;大口径缺损,心肺功能受损较重,特别是经积极内科治疗仍频发呼吸窘迫综合征者,如延以时日,自然死亡率较高,且因其肺血管继发性病变发展早而快,常失去手术机会,或手术过晚致使手术死亡率太高,以及手术后康复较差等,因此主张在2岁内手术。 此外,高位缺损伴有主动脉瓣脱垂者,为防止瓣叶因长期脱垂发生结构松弛、瓣缘延长等继发性改变,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进一步加重,宜及早手术。并存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畸形者可同期手术纠治。合并主动脉缩窄者,可先行解除缩窄手术,然后视血流动力学情况,再择期修补室间隔缺损。

妊娠合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术后3个月内,病人应充分休息,有规律的安排作息时间,不宜过劳,过度兴奋和参加社会活动;防止感冒;逐步且适当增加活动,要做到量力而行,感觉心慌气短时立即休息,并减少活动量;在饮食上应注意增加营养,多吃些水果、切忌暴饮暴食和酗酒,控制过咸食品,注意饮食卫。 对于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问题你一定要重视,你提到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为你解答如下。术后3个月内属“术后早期”,这是恢复手术创伤,稳定各系统和器官平衡的重要阶段。

心室间隔缺损哪些影响?

这种病症实际上是先天性疾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室间隔缺损不大者预后良好,其自然寿命甚至可达70岁以上;缺损小的甚至有可能在10岁以前自行关闭。缺损大者1~2岁时即可发生心力衰竭,有肺动脉高压者预后差。建议患者尽早入院治疗。 要看心室间隔缺损的面积有多大,如果是很小的间隔缺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如果是比较大的间隔缺损,小孩的生长发育会相对变慢,甚至最后还会夭折。如果房间隔不大不小,是可以长大的,但不能做重活,不能跑跳。建议做个详细的检查,确定具体情况,采取最好的治疗方案。

肺动脉压力怎么看?

肺动脉压可以直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也可以用三尖瓣反流来估计。肺动脉高压一般为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主要取决于肺动脉压。肺动脉收缩压>30 mmHg或平均压>20 mmHg为肺动脉高压。全肺阻力正常值为2.5-3木单位,超过肺阻力范围。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检测肺动脉压。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心脏异常,大多数都不会写出肺动脉压。肺动脉压是描述三尖瓣后的血压。SAPA是指肺动脉压。在治疗肺部疾病的时候,需要对患者进行这个检查,不同长度的患者治疗方法是不同的。

胎儿心室间隔缺损自愈的几率多大?

有间隔缺损的儿童出生5至7个月后自然愈合,条件是缺损面积相对较小。如果它仍未关闭超过一年,缓慢关闭自己的可能性并不特别大,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手术。6mm以下的缺损可采用介入治疗。创伤相对较小,恢复较快,对儿童的影响相对较小。如果超过6mm或缺损面积更接近瓣膜,手术需要明显的肺动脉高压。

小儿肺动脉高压的症状

小儿先心病肺动脉高压也就是因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或者是因为房间隔缺损导致血液异常的分流。由于患儿出生后没有进行及时手术、或者缺损较大、以及动脉狭窄,加之血管弹性较差,患者的肺内血量增加引起血管压力增强,进而导致肺动脉高压。

正常肺动脉压力是多少

正常的肺动脉压力应该小于25毫米汞柱,如果超过25毫米汞柱,则考虑存在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实际上指的是肺动脉内的压强,也就是血液对肺动脉侧壁的压力。肺动脉压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肺动脉血管的阻力,或者是肺动脉血管的弹性大小。另外,长时间的血流量增多,以及肺静脉压力升高,也可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因此肺动脉压力升高,即可见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也可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急慢性肺血栓栓塞。

室间隔缺损护理

 1.气管插管病人予以合适用的呼吸机,当肺动脉压力与体动脉压力(收缩压)之比大于0.30时,可以适当增加氧浓度,比原来使用的提高10%,增加 呼吸机的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及适当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使血气分析的PaCO2偏低;4.67kPa(35mmHg)左右。根据经验,可以较显 著的降低肺动脉压力。   2.专家提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经常为病儿翻身拍背,进行肺部物理疗法。合适的湿热气道雾化,及时的气道内吸痰。吸痰前后必须用高浓度氧供5~10次,吸痰时需注意肺动脉压上升情况。明显上升,接近体动脉压力时,需立即停止吸引,用皮囊加压使其过渡通气,使肺动脉迅速下降。   3.静脉内持续采用酚妥拉明每次0.5~5ug/kg,,以降低小动脉的压力。   4.使病人保持镇静,可用0.1mg/kg静脉椎注,胃管内给10%水合氯醛镇静,1ml/岁。   5.经常做血气分析,以了解呼吸机合适程度和病人的肺部情况。   6.详细记录肺动脉压力。   7.专家介绍,伴有肺高压病人在拔除肺动脉压力管时尤要仔细观察出血情况,确保胸引流管的通畅(由于肺高压的病人术后肺动脉压力还是高于正常压力,因而极易在拔除肺动脉压力管后出血,此时如胸引流管不通畅,则易引起心包填塞)。 室间隔缺损手术后护理应注意预防感染,合理饮食,按时服药。室间隔缺损手术后家人应教育病人少食多餐,不可过饱,更不可暴饮暴食,尽量控制零食、饮料,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室间隔缺损手术后护理应注意预防感染,合理饮食,按时服药。1)室间隔缺损手术术后要预防感染2)室间隔缺损手术后三至六个月内要限制剧烈活动。3)室间隔缺损手术术后护理包括病人的住房应阳光充足,清洁干净,温暖舒适,定期开窗通风换气,床铺要保持清洁干净、舒适,婴儿室间隔缺损患者手术后要勤更衣,防止皮肤感染。5)室间隔缺损手术后饮食以普食,半流质高蛋白低盐高纤维素饮食为主,少量多餐,勿暴饮暴食。尤其控制液体入量(1-5岁儿童入量20-40ml/小时,5-10岁儿童入量40-80ml/小时,10-14岁80-120ml/小时)。6)尊医嘱按时服药,室间隔缺损患者不可随意停药,增减药物用量.一般术后3-6个月可以去上学,手术后尊医嘱去医院复查。一般来说,室间隔缺损手术后病人回到家中,饮食除注意补充营养、合理搭配、易消化外,没什么特殊禁忌,也不必限制食盐。室间隔缺损手术后家人应教育病人少食多餐,不可过饱,更不可暴饮暴食,尽量控制零食、饮料,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心室间隔缺损

针对你目前的问题,室间隔缺损指室间隔在胚胎时期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的20%,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畸形并存。建议还是到正规医院小儿心内科好好咨询一下是否需要手术治疗,这个要结合你的影像学表现以及症状来综合判断。 心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有一期手术与二期手术之分,前者即迳行缺损修补术,后者为先行肺动脉环束术,以后择期行缺损修补术。    心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环束术:方法为以宽3~4mm的Teflon带条,环绕肺总动脉中段1周,收紧带条并将其两端相互缝连,其松紧度以环束远段肺动脉压力低于体动脉压力的50%为度,借以增加右室压力,减少经室间隔缺损的左向右分流量,作为过渡性手术,以避免婴儿期大口径缺损直视修补手术的高死亡率。待1~2年后,再择机施行缺损修补术。此法是基于临床观察到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合并中度肺动脉口狭窄的病人,其病情较稳定,且一般不产生明显的肺动脉继发性病变这一客观事实,由Müller等于1963年所创用,并一度得到推广。近年来,该手术已罕用,理由主要是肺动脉环束术本身的死亡率亦较高(16%左右)加上日后施行缺损修补术的死亡率(10%左右),数字就更高;环束术的松紧尺度难以掌握,术中术后发生过松过紧的因素较多,有因过松而需行第二次环束术者,过紧则促使经缺损反向分流及右心衰竭;第二期手术时,除修补室间隔缺损外,尚需拆除肺动脉上的束带,操作十分困难,易损及肺动脉壁,或因肺动脉已呈器质性狭窄,需行管腔扩大手术,甚至有术后因肺动脉狭窄而需再次手术者。近年来由于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发展,一期手术的死亡率反较二期手术的总死亡率低,总的效果也较好,因此晚近多主张一期修补术。肺动脉环束术仅限用于极少数有特殊情况的病婴,如多发性筛孔型缺损、伴有主动脉缩窄导致严重心衰者,以及伴有其他复杂性心内畸形,婴儿期难以满意纠治者等。    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原则上,心室间隔缺损确诊之后,除有禁忌证(见下述)之外,应择期手术,缝合或修补缺损,以避免发生细菌性心内膜炎、影响发育和正常生活、甚至丧失手术时机。 小口径缺损有自行闭合可能,婴幼儿期暂缓手术;中、小口径缺损病理生理影响不著,以在学龄前手术为宜;大口径缺损,心肺功能受损较重,特别是经积极内科治疗仍频发呼吸窘迫综合征者,如延以时日,自然死亡率较高,且因其肺血管继发性病变发展早而快,常失去手术机会,或手术过晚致使手术死亡率太高,以及手术后康复较差等,因此主张在2岁内手术。高位缺损伴有主动脉瓣脱垂者,为防止瓣叶因长期脱垂发生结构松弛、瓣缘延长等继发性改变,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进一步加重,宜及早手术。并存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畸形者可同期手术纠治。合并主动脉缩窄者,可先行解除缩窄手术,然后视血流动力学情况,再择期修补室间隔缺损。合并左室流出道狭窄,特别是狭窄段位于缺损远侧者,必须同期纠正 治,否则会因缺损修补后,减压“活门”不复存在,使左室压力剧增,导致左心衰竭危及生命。 心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大多数是单一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左右;也可为复合心脏畸形的一个组成部分,如见于法乐四联症,完全性房室通道等。心室间隔缺损指室间隔在胚胎时期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缺损常在0.1~3cm,位于膜部者则较大,肌部者则较小,后者又称Roger病。缺损若<0.5cm则分流量较小,多无临床症状。缺损小者心脏大小可正常,缺损大者左心室较右心室增大明显 心室间隔缺损临床表现 缺损口径较小,分流量较少者,一般无明显症状,缺损较大,分流量较多者,可有发育障碍,活动后心悸,气急,反复出现肺部感染,严重时可出现呼吸窘迫和左心衰竭等症状,当产生轻度至中度肺动脉高压,左至右分流量相应减少时,肺部感染等情况见减轻,但心悸,气急和活动受限等症状仍存在,或更形明显,重度肺动脉高压,产生双向或反向(右至左)分流时,出现紫绀,即所谓艾森曼格综合征,体力活动和肺部感染时紫绀加重,最终发生右心衰竭。 心室间隔缺损体检时,缺损口径较大者,一般发育较差,较瘦小,晚期病例,可见唇,指紫绀,严重时可有仟状指(趾),以及肝脏肿大,下肢浮肿等右心衰竭表现,分流量较大的病人,可见心前区搏动增强,该处胸壁前隆,叩诊时心浊音界扩大。 心室间隔缺损心脏听诊: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依缺损所处位置的高低而异)可闻及Ⅲ ~Ⅳ级全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同一部位可扪及震颤,肺动脉压升高者,在肺动脉瓣区可听到第2音亢进,有时因缺损表面被腱索,乳头肌或异常膜状物覆盖,致使杂音强度较弱,震颤亦不明显,但根据其喷射性杂音的性质,仍可加以判断,分流量较大者,在心尖部尚可听到因流经二尖瓣瓣口血量增多而产生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严重肺动脉高压,左右心室压力相近者,收缩期杂音减轻以至消失,而代之以响亮的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或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Graham Steell杂音),高位室间隔缺损伴有主动脉瓣脱垂,关闭不全者,除收缩期杂音外尚可听到向心尖传导的舒张期递减性杂音,由于两杂音之间的间隔时间甚短,易误为持续性杂音,测血压可见脉压增宽,并有股动脉“枪击声”等周围血管体征。 除了解室间隔缺损本身之外,同等重要的是了解是否有并发畸形,特别有无主动脉瓣脱垂,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和动脉导管未闭等,以免因漏诊造成不良后果。

心室间隔缺损

你好,这种情况可能得考虑及时 手术的,长期的肺动脉高压会导致肺动脉变性,最终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心室间隔缺损的中医治疗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那么室间隔缺损小,可无症状.缺损大者,症状出现早且明显,以致影响发育.有心悸气喘,乏力和易肺部感染.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有明显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紫绀,本病易罹患感染性心内膜炎.缺损若<0.5cm则分流量较小,多无临床症状. 您提出的问题,孩子有心室间隔缺损2.6毫米。一般情况。室隔缺损小于五毫米有自愈的可能。建议带孩子到正规三甲以上医院心内科或者是心脏专科医院检查对症治疗。平时生活中注意护理,密切观察,孩子变化。定期复查。给孩子多喝水,饮食营养搭配合理,尽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等。 一般来说在儿童医院并且镇静后检查的结果应该更可靠一些,房间隔缺损7.0MM.室间隔膜周缺损9MM,对与一个多月大孩子来说是比较大的缺损,这些孩子肺充血,而易于发生肺动脉高压和肺炎,防止肺动脉高压关键在于早期消除缺损,但孩子现在还小,如果没有经常发生肺炎,生长发育良好,可以等再大一些外科手术修补缺损或到2-3岁争取做创伤较小的缺损介入封堵。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加强营养,预防感冒、肺炎。 室间隔缺损5-15mm属于中型室缺,对于小孩20-50%膜周部和肌部小梁部缺损在5岁以内可自然闭合,且多在一岁内闭合.中小型室缺没有反复肺部感染等症状时可以随访观察直到学龄前,到时候还没有闭合可以手术,如果出现肺部感染,缺氧等症状时要对症处理.如果有难以控制的症状或出现肺动脉持续高压就需要及时手术处理.建议去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具体详情决定是否手术.手术现在多采用介入手术.治疗一般是这样的,缺损小于3MM一般不需要治疗,等待自然愈合;缺损大于3MM则需要手术治疗.具体的手术费用要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医院而定.